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探究 王娅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王娅
[导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之一,具体是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议题为中心,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筛选多个文本为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和讨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突破了单一文本的教学限制,不仅在多文本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更在多文本对比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书院街小学    王娅  401420

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之一,具体是指教师以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议题为中心,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筛选多个文本为基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和讨论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突破了单一文本的教学限制,不仅在多文本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更在多文本对比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经典诵读;整合途径
        引言: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也正呈现着多元化的面貌,这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群文阅读为特色的课堂是实现语文阅读综合化、高效化的有效途径,适应于当前学生素质培养整合的教学道路。
        一、以群文阅读的形式组织经典诵读活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新颖性,若是利用得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经典诵读现在已然是小学语文的一项常规学习任务,采用的形式就是给学生发一些经典诵读的文章,比如《弟子规》等。每日安排诵读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文学经典的诵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展的形式过于单一,较为无趣,经典诵读整体效果不佳。为了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以群文阅读的形式组织经典诵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活动,专门抽取一节语文课开展此项活动。在举办活动之前先给学生一个主题。
        如,教师可以开展“咏史怀古”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利用课后的时间准备一首咏史怀古类的诗歌,然后自行练习。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准备的这首诗歌的作者、朝代、读音以及作者的感情,在进行诗歌比赛时要求学生在朗读完诗歌后要为其他学生说明此诗的情感。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朗诵的如何,教师再予以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让学生自主准备诗歌然后进行诗歌朗读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
        二、选择主题,抓住文章关联
        群文阅读是在素质教育倡导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独立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对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要建立起教学目标的达成思路。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进行单元备课的目的。教师进行单元备课其实就是根据这一单元中多篇内容来梳理教学重点。从而确立群文阅读的主题。对于群文阅读的指导教学教师要提前进行准备工作,要结合文章的内容选取更加有阅读价值的内容来进行,选择时教师可以从课文的题材、写作手法、表达手法、描写对象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要做到最能够体现文章的特点,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比如在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文章后,学生一定对文章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敬佩不已,诸葛亮在这段选文中具有超群的智慧,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人物的性格刻画入木三分。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把握更加准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能够看懂的文本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把握文章中诸葛亮的用兵如神、顾全大局的人格魅力,更会了解诸葛亮知人善用,善于识人、用人。还会对课文中的周瑜这一人物有深刻的了解,如果单凭课文并不能够看出周瑜的性格,但是如果通读全篇小说,则很明显地能够看出周瑜是一个妒贤嫉能、心胸狭窄的人,虽然很有才,但是却由于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成功、英年早逝的命运。通过学生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于小说有深入的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演义》大家谈”的专题交流活动,让学生自己畅谈阅读后对于自己所敬佩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敬佩的原因,更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的章节。这种群文阅读后的专题活动,能够让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推动后续的阅读活动。
        三、多元激励方法,引导学生
        整合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元激励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在其中受益终生。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将已经整合的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我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布置整合了经典诵读的群文阅读数量,我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当学生能够达到目标时候,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物质激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物质激励分为多种,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物质激励可以包括金钱激励、食物激励、学习工具激励和兴趣特长激励。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我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学生能够达到制定的目标,我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奖励,这是对学生行为的认可,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教师采用精神激励有两个优点。第一,精神激励的方式没有物质激励的方式有压力,我教师不用承担因激励学生奋勇学习而额外支付的费用。第二,精神激励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在转变教学方式,整合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多元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束语
        所谓高质量阅读,一方面指的是阅读方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指的是阅读素材的高质量。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转变了教学方式,整合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让学生在经典著作中提升其阅读量。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3):94.
[2]陈慧.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29):135.
[3]江建彬,黄锦新,古伟彬,邹玉坤,范必艳,吴晓燕.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A].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