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彭云云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彭云云
[导读]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的很多数学老师仍然采用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仍然以老师的授课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贵州省贵阳开阳县第五中学   彭云云  550300
 
摘要:受应试教育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的很多数学老师仍然采用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仍然以老师的授课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高效学习的综合能力,要对学生的这一能力加强培养,就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深入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质疑、思维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对于小学来说有所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就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积极营造自主性初中数学学习氛围,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等科学地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初中数学知识,以此来体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发展的重要性。“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构建学生的有理数和无理数思维,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并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表示的意义等。通过师生共同回忆的方式,回顾学生学过的整数、分数等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能够转化成分数形式m/n(m、n均为整数,且n不等于0)的数被称之为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还可以表示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0三个部分。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否是有理数?”,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主动探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并给出具体的依据。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分成2个小组,对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持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另有部分同学认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其中一个属于有理数,并给出了各自的依据。由此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热情。同时奠定了“无理数”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结合有理数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方法,运用排除法、归纳分类法等自主探究无理数概念,有效识别无限不循环小数属于无理数。所以,“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更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持续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开展实践活动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这一认知活动,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各种有效途径,对知识本质与形成过程进行了解从而正确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及素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注意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真观察,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章的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概率含义的体会,笔者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转盘,让他们与同学相互合作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还能让学生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解开各种难题,增强学生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其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时、正确的指导,避免挫伤学生学习信心,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日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进来,而不是以一种强硬的命令者的身份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发挥带头作用。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醒,让学生认识到并加以纠正。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学生之前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善于引导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教师不能武断地直接否定学生,否则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学生解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不仅需要将思路讲清,还要以此类题型作为案例,找到类似的题型,让学生进行巩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王风琪.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J].科普童话,2020(23):54.
[2]曹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56-57.
[3]黄小霞.刍议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和手段[J].才智,2018(23):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