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 多莉莉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打好语文基础可以为其他的学科提供帮助。基于此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走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力学校   多莉莉  16102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打好语文基础可以为其他的学科提供帮助。基于此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走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下面将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便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提出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从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团体合作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模块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学生们在课前会经过组内讨论分析、板书设计、课中讲解等环节来分别展示组内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各个小组展示准备好的课堂内容,教师在最后进行指正与总结。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真正做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只注重形式,没有实现充分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初次进入这种学习方式时,难免会存在新奇心理,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充满了未知与迷茫,在课堂学习中会有很多的疑问。根据学习成绩和人数比例就可以组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围在一起,然后每个小组会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进行预习以及在课堂上对这部分知识讲解。在此背景下,不免有些学生会钻空子,对于不涉及本组讲解知识片段就不关注,然后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对内容掌握比较透彻的同学进行讲解,其他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坐在下面听,并没有参与到其中,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偏差。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参不参与组内的交流讨论都是不重要的,在其他同学探讨问题时就坐在旁边打望,只要自己组内有代表发言就可以,甚至认为这个活动和自己不相关。基于此现状,认为小组合作只要注重形式就可以,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会导致其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能实现充分的合作学习。



        (二)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意识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认为在课堂中只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正确的,没有与时俱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将学生按照小组形式安排在一起,需要将每个组合理、均衡的组合,并且在课堂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当走下讲台,深入到小组内旁听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对于不认真参与讨论、对不积极交流的同学进行指正,使整组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现阶段对于学生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之前的教学思维,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展示前,教师应该观察每个组的学习情况,在课堂展示中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各组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根据段落划分给不同的小组。首先,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齐读文章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根据文章各段落,各小组依次对段落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讲解,这个讲解的成员可以是教师随机在组内抽取的避免形成组内指派的现象,随机抽取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和动作的展现手法,并安排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提升写作技巧。
        (二)适当进行综合评价,提升小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适当的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根据各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于综合排名靠前的小组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可以将学习用品作为奖励,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单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还可以通过板书、讲解流畅程度等方面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抢答的方式,采取回答正确的小组积一分,答错不扣分的规则,使各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紧跟新课程变革的脚步,优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促进其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好家长,201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