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教学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王莹莹
[导读] 特殊儿童教育是面向儿童中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在该学科中,利用音乐对多维度感觉和知觉的调动与影响作用,提升特殊儿童的情绪水平、认知水平,增强其社会参与性。该学科虽为新兴学科,但其尝试将音乐教育与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为特殊儿童康复探索更多可能。

陕西省铜川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莹莹   727000

摘要:特殊儿童教育是面向儿童中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在该学科中,利用音乐对多维度感觉和知觉的调动与影响作用,提升特殊儿童的情绪水平、认知水平,增强其社会参与性。该学科虽为新兴学科,但其尝试将音乐教育与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为特殊儿童康复探索更多可能。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 音乐 教学创新
        引言:近几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培智音乐教学也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缺少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更多的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此外,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如果教师不能够加以关注,可能无法探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就无法对此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中。如,在教授《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音乐时,笔者为了使智力较为低下的学生更好地感受这首音乐,积极学习这首音乐,便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备课阶段,笔者根据这首音乐所展现的具体的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与之相关的资源,并将该资源以特别的连接方式投入到课件中。在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这首音乐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以游戏的方式打开课件,向学生展现了自己所搜集的视频资源。视频所采用的背景音乐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音乐。视频首先形象地展现了天安门的画面,然后又展示了笔者课前拍摄好的律动视频。学生被视频所吸引,认真地进行了视频的观看,融入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了起来。此时,笔者便会带领学生,随着视频所展现的画面和声音,轻轻地哼唱这首音乐。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慢慢激起学习的兴趣,并能够简单地哼唱歌曲,观察视频所呈现的律动,进行积极模仿,使得笔者的教学变得较为顺利。
        (二)启发式教学法
        以《谁会这样》这一首歌曲为例子。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提前准备好教学道具,如马儿的头饰小鸟的头饰等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头饰,也可以由教师分发。之后让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模仿自己所属的动物的动作,小鸟飞、小鱼游泳等,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扭动自己的身体模仿这些小动物的运动状态,在模仿的过程中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表演中。


在歌曲响起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缓慢、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描述这首歌曲的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考。这种方式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克服记忆缺陷。学生也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来记忆这些内容,这样就能够花更少的时间来记住这些歌词。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记忆力。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营造出来的愉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这个过程就是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转换成了启发式教学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及教材内容
        以《小苹果》这首火遍全球的歌曲为例子,有很多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舞蹈比较好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互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苹果》的MV,让学生跟随舞蹈模仿歌唱。教师也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适当简化,让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简洁、更加美观、更加大方。这个过程便把音乐、舞蹈和生活连接在了一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和舞蹈的美,从而更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且学生参与表演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弥补他们记忆力的缺陷,课堂也变得更有趣味性了,更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多引入一些多媒体电教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各种事物现象。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更加活泼,更有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反复再现教学内容,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差、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四)多方互动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对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有准确的定位,那就是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以及观察者。只有认真地观察课堂、把握课堂,才能够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才不会杂乱无章。例如,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富有感情的歌曲,需要教师主导,带领学生把握节奏、情绪等多个方面。这要求教师必须要体现权威性,纠正学生的错误演唱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引入自由创编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这个过程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共同探讨。如果是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共同参与到创编活动中去,这样能够给学生一些有利的指引。
        结束语
        音乐教学是一门较为传统的学科,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对提升音乐课堂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智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创新性和补偿性的原则。将音乐教育融入特殊儿童教育中,通过科学化的音乐引导,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当前仍需要相关领域人才共同探索,寻求其发展与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白姣洁.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山西青年,2019(13):254.
[2]牟克锟.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教学的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9(04):177.
[3]乌日娜.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创新[J].林区教学,2015(09):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