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许成名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月   作者:许成名
[导读] 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质量,就要重视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想要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重视将分层教学有效地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这样的教学比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对有效提升整体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第三中学   许成名  533800

摘要: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质量,就要重视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想要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重视将分层教学有效地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这样的教学比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对有效提升整体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准、学习能力和个性潜力,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被分成一组,然后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不同组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称之为分层教学。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很多好的理解,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比较陈旧
        在全新的教学时代背景下,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依然没有转变思想,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深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物理分数,教学范围受到局限,只教授学生考试要考到的知识点,教师根据考试知识点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第一,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受到限制;第二,有些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进程,教师讲完一道物理题,等到下次换种方式问,学生还是不会,教学方式逐渐流于形式化。这样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让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局限在有限的物理知识里,不能延伸发展;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听不懂物理知识,让课堂时效性遭受严重打击。
        (二)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这样一来,教师不能在学生那里得到有效反馈,进而,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新课改明确规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了。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物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有效发挥分层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用积极的态度进行物理学习。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一)对班级内学生展开合理分层教学
        要想对班级学生展开合理分层,教师需要掌握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先运用考试或者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初步了解活动,然后在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组。在这一阶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然后在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让学生有竞争意识。


初步的分层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随时做出调整,让学生形成准备意识,时刻做好准备工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课堂导入阶段采用分层教学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摸索课堂导入的技巧,为学生创设艺术性的开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同样分成两个难度,分别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我在课堂的初始阶段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小实验,并播放课件为学生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自主模拟。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察自己面前的事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面前的事物放大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放大镜现象,这种实验现象比较符合正常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将其交给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第二个实验是利用同一个凸透镜,让学生观察远处的事物,会发现凸透镜的成像与现实物体是缩小、倒立的,这种实验现象和正常的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我将其交给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的安排呢?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让其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善于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关联性。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对非常规实验现象深入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
        班级中每个层级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对全班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初中物理学习目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一组可以在一个物理知识点中完成3-4各目标,中等组完成1-2个,能力较差的一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一个目标。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测量电阻的相关实验中,学习能力较强的一组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列举出相关例子和实际应用范围;中等组需要掌握伏安法测量和缺表法测量;能力较差的一组只要掌握了伏安法测量电阻就可以了。运用这样的方式,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分层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加强,并配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发展。教师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一步步不断探索更适合和更完善的分层教学的方法,让物理学习更容易被初中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谷龙.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施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6-27.
[2]邵万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41.
[3]郭亚平.初中物理学科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3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