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吴丹鹏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更要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就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而言,要如何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和任务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相关要求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所思考和研究的。接下来,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分析和论述。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小学   吴丹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更要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就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而言,要如何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和任务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相关要求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所思考和研究的。接下来,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话题就是如何培养人,要培养怎样的人,而体育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等,对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等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各种道德修养形成的引路人。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注重德育教学。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立德树人是体育教育本身的要求。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实现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以及能接受到的道德教育均来源于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方面,能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体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能让学生具有终身参与体育的思想理念;实践方面,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球类运动,能让学生具有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进而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理念,能在维护集体利益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能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品质通过田径训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具有互帮互助的意识,进而使学生能在勇于拼搏和敢于进取中获得较好的精神品质。对于教师而言,体育教师需要有极为完备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人性的丰满、人格的完善、品格的升华,进而形成较好的德行。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体育技能,掌握基本动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推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在小学生体育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随着小学体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教学问题。
        首先,小学体育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并没有深度挖掘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内容的相通之处。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呈现分离状态,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无法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果。
        其次,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也不够灵活。无法激发起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融入不到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氛围中去。从而导致了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效率下降的问题。
        最后,在小学体育德育教育中,教师仍然占据着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则没有得到凸显。这就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的与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从而造成教学效率持续下降的问题。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方法
        1巧妙处理突发运动事件
        想必大家都知道,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有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够将突发事件转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关的教学例子。例如,在一些竞赛类的体育活动中,总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极强的好胜心而弄虚作假,如违反比赛规定等。那么体育教师则需要更加严格考察,留心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举动,发现有规范规定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并选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以体育教学中常见的突发性事件为例,在200米赛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小心摔倒了,但依然忍痛跑到终点,虽然并没有取得好成绩,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学习这位同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此一来,其他学生便会被这位同学的行为所感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敢于面对,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2有关育德渗透的注意事项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判标准,以此为“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加深对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为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好学生对于体育的好奇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性普遍缺乏认知能力,因此对于体育运动的规则也没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在相关体育活动开始之前,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知体育运动的规则,并从中引入德育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中得到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3培养学生阳光的心理
        学生的健康包含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就要开始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在超强压力的压迫下,学生无法得到合理的释放,从而演变成心理健康问题。当然,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3.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400米接力赛跑”、“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需要团队合作的竞赛项目,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以长跑教学为例,教师要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将其融入到长跑训练教学中。长跑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超强的意志力,而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力半途而废。教师就可以以此开展德育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
        3.3以鼓励教育为主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多用正面的、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付出和表现。对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
        3.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足球运动要领的时候还要提醒学生动作的不规范可能会给其他队员带来潜在危险。因此,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要学会尊重自己和对手,多为他人考虑。
        4.积极挖掘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课堂是教育的思想阵地,所以课堂教学中需要挖掘其中的思想因素,这不但是教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集中体现在国家意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上,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依据,更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为能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可以给学生讲授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家夺得奖牌的先进事迹,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譬如,110米跨栏是亚洲人无法逾越的鸿沟,而刘翔经过多年的训练,终于刷新中国乃至亚洲在这项运动上的记录,教师为学生播放当时的视频,学生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也会升起民族自豪感。体育学科教学集中在集体配合方面,由于这类群体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也能对学生团结、友善、互助的良好性格有一定的认知。在体育运动中,田径、体操和游泳类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且需要学生长期坚持训练才能有所收获,但这些却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所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一项自己比较喜爱且有挑战性的项目,以锻炼自己的意识,深化自己的体育素养,使自己养成积极开拓的体育精神。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能挖掘体育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进而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5、结合实践经验深化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效果
        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深化体育学科立德树人效果的最佳方式,而体育教学中为满足德育教学效果,就要坚持实践。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期间,教师需要改变大部分小学生对父母的依赖之心,更需要改变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就要让学生与其他伙伴进行体育运动,通过运动能改变对现代家庭和父母的依赖心理,也能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进而能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使得孩子具有较好的集体主义理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教师给学生传授完短跑技巧以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然后各个小组之间比赛,比赛的计分标准是计算小组的综合短跑速度,进而深化学生的短跑能力,提高学生的短跑技巧,且通过小组学习,能让小学生具有较好的集体意识感。部分学生个人短跑能力一般,但是为了能赶上小组的短跑实力,会在课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教师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集体意识,这对学生的德育品质发展有积极影响,也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够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意识,从而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且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卫宾.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李敬.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周晓兰.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7:15-16.
[4]吴红丽.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5(1):36-37.
[5]杨春宏.如何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7(Z2):102-103.
[6]彭庆林.新课改下如何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6(2):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