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周桂芝
[导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作为实践目标,有效组织与构建课堂教学过程,会让课程教学的整体方向性更强,能够加强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锻炼,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目标.想要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 周桂芝     251100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作为实践目标,有效组织与构建课堂教学过程,会让课程教学的整体方向性更强,能够加强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锻炼,达成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目标.想要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建构
        引言
        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由此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研究,从中探寻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高中课程的发展、优化提供帮助。
        一、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构建
        在具体展开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构建,让学生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首先,教师可以在一些具体知识的分析解读中给予学生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让学生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王加领找到问题分析解答的正确思路.随后,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做学习发现,并且找到高效的方法推动问题的有效解答-例如,教学“从铝土矿到铝合金”这部分内容时,在探究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中,教师可以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将铝片打磨之后,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同时通创过氧气和铁的燃烧实验,让学生深人了解金属的活新泼程度.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掌握化学实验过程,了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借助实验了解物质本质.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科学的治学态育度的养成会很有帮助,不仅能够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牢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开展小组协作,强化团队意识
        结合以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素养培育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在未来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化学课程的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化学知识的思考、研究,以此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进行鲁科版高中化学《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程的内容入手,为学生设计以“探寻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目标的小组研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深化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实现团队意识的提升。



        三、聚焦核心素养,更新化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化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品格等。面对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冲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聚焦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重塑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紧紧围绕“生本理念”,对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并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原则,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模式下,正确对待化学,真正爱上化学,最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时候,应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据此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可得到发展
        四、观察物质结构,探索物质变化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宏观辨识、微观探析,是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认识结构和物质关系,进而形成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并预习可能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化学物质结构,探析物质变化.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等,能够分清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能够判断出酸碱盐等各种化合物,运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结合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运用树状分类法对基本的物质进行分类,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蒸馏水、铁片、饮料、碳酸钠、硫酸和氧化铁等图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识更好地认识这些物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微观层面去探析这些物质,比如对于碳酸钠(盐)化合物,可以先展示其公式组成与微观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它由2个阳离子和3个阴离子组成,分为钠盐和碳酸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它可以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能够产生哪些物质?接着可以展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探析反应与物质变化.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化学教学只是不再是化学教师的唯一使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职责,最终使得学生在有效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面对这一全新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化学课堂从传统的模式下解放出来,增加课堂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在新型的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胜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王亚男.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3]伍春艳.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