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迟建福
[导读]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科教学的目标也会出现变化,该类变化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做好优化,让教学更满足新课改的目标,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学科,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让教学更有条理,更有目标。为优化历史教学,以下从两点出发,基于现代教育重视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

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初级中学   迟建福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科教学的目标也会出现变化,该类变化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做好优化,让教学更满足新课改的目标,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学科,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让教学更有条理,更有目标。为优化历史教学,以下从两点出发基于现代教育重视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
关键词:设计;教学目标;历史;初中
        引言:在历史教学中,受新课改等的影响,核心素养教育受到了更多教师重视。但在它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会存在一定问题,让教学不满足学生进步发展、核心素养增长的需求如何在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下,参考教材内容,做好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已经成为更多教师的关注重点历史教学要借助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获得历史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增长的优质环境。
        一、基于人文教育内容,做好核心素养教育渗透
        在历史教学中,一大重要因素是人文性。在历史课堂中,教师的授课不但要建立在历史具备的社会性上,也要对其存在的人文性加强关注,借助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事件等的教学,让历史人文性得到渗透。在教学中,要完成学生的素养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增长更为注重,借助历史理解、时空观念等方向,使其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获得培养。进而带领学生能基于实际,尝试认识历史,并尝试做好社会改造。
        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教师要对基础教育中,已有的课程标准重新理解,了解学科是素材、工具或平台等的特征功能[1]。要实现学生的素养增长,便要对历史具备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使其服务于学生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人性的发展等为目标,带领学生能对历史事件正确认识,对在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发挥的作用正确认识。历史是逐步进步的,时代也是逐步变化的,教学的理念也随之在发生改变,因此,历史教学会面临更新的挑战,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表述静态的历史事件,也要对其中隐藏的人文因素做好挖掘。
        在学科素养基础上,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设计,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人文意识、人文关怀等充分强调,确保在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中,能尝试借助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当今社会会出现的各问题科学分析。而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会展示的丰富图片史料,或自行搜集网络史料,从各角度出发完成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让教学的人文素养增长目标有效达成。
        二、基于丰富史料信息,设计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材内便蕴含了丰富的史料内容,例如历史图表、文献材料,或者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所拍摄的遗迹、遗址等照片[2]。


在历史教学时,史料是教学的立足点和基础,丰富的、历史意义浓厚的历史地图或照片等内容,均是教学会应用广泛的重要史料。在历史教材中,上述史料十分丰富,且当史料不足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及时补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历史代表意识充分、形象生动的一类史料知识,完成灵活且正确的使用,借此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尝试探索历史,对历史发展阶段历史重要意义完成清晰理解。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丰富史料插图,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真实感受感受到强烈内容触动。而和传统理念下的理论教学等方式相比,史料教学在授课内的合理运用,能让学生得到更为真实、直观的学习体验。史料不但能协助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触摸历史,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也能促使学生在此前提下,根据个人的历史理解,通过唯物史观,尝试基于历史价值观做好正确解释历史事件的活动,让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目标可以有效达成。
        但是,虽然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教师也不能将其在教学内的地位盲目夸大[3]。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保障史料的教学辅助地位,在掌握核心素养的各类培养目标前提下,通过对各式史料的灵活选择,完成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新时期中,历史教学要和社会实际所联系,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在生活内完成实践活动,在对情境的真实观察及感悟中,了解家国情怀,这是让学生家国情怀获得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都对教学十分有利,而校外资源是校内的补充,其中例如历史遗址、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等等。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地方的博物馆进行参观,或对历史遗迹尝试考察,引导学生对生活中、身边历史进行感受。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市内、身边的史料尝试搜集,在对史料的分析归纳或展示后,借助学生、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让历史和学生拉近关系,和现实拉近联系,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各地区的历史认同,使其了解并培养新时代下的社会责任。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其借助互联网渠道,完成对当地相关史料的搜集,不限史料搜集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对地方史的了解中,以他们对身边历史的学习,实现已学历史知识的激活,促使学生实现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感受,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在新时期中,受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影响,新的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目标设计所支持,以此确保教学满足时代需求、教学新需求及学生需求。对历史教学的合理设计,对学生素养的提高,都是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可以对史料尝试灵活选择和利用,强调历史存在的人文教育特性,让课堂效益获得增长的同时,带领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完善构建,保障历史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曹甫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德育教育目标[J].数码设计(下),2019,000(006):276.
[2]王伟.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06):42.
[3]金前伟.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方法解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12):P.6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