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陈淑蓉
【摘要】深度学习能力是新时代发展对人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首先要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利用幼儿独有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引发他们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思考,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了解世界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园内的“种植资源”,走出教室,让园内的“种植资源”成为幼儿接触和学习自然界知识的第一步,通过对园内“种植资源”的利用,进行自然实验,促进幼儿对自然知识的积累。本文就如何巧妙利用园内的“种植资源”,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幼儿园 种植资源 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对世界的求知欲,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学习形式。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应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积极情绪为动力,以动手制作为依托以同伴合作为支撑,以评价反思为主轴。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身边的自然环境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帮助幼儿学习自然世界的知识时就需要接触到自然界的事物。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巧妙利用好园内的“种植资源”,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巧妙利用“种植资源”激发兴趣,形成幼儿的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应该追随幼儿的兴趣点,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当然,教师激发学习兴趣也应该从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园内的“种植资源”培养幼儿持续探究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园内的种植资源随着季节的变换会呈现不同的样貌,例如:秋天菜园呈现的是一个丰收而多彩的世界,果实累累各种蔬菜、植物都已经结出了果实;春天的菜园则是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新的生命在不断的萌发。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欣赏不同颜色的植物、蔬菜并进行观察,通过对自然界真实的体验,引发幼儿对颜色的敏感程度,进而利用幼儿园内的蔬菜、植物让幼儿认识不同的颜色,从而引发幼儿对这些颜色的兴趣和思考,教师也可带领幼儿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自然变化的奥秘,获得更多未知的发现这种方式,巧妙地利用了幼儿园内的“种植资源”,激发幼儿对自然事物变化的兴趣,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有趣。
二、合理利用园内“种植资源”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发现和记录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阶段的学习无需太多的理论知识,幼儿的学习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是对所生活的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认知。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学会观察与记录。
(1)学会观察、发现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石
在种植活动中以观察为基本手段,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保障。如在“种植园地”观察种子发芽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在阳光充足及阴凉的不同环境下同时进行黄豆的种植,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虽然同样进行浇水,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黄豆苗长得非常茂盛,而在晒不到太阳的地方,?黄豆苗却总也长不好.由此,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阳光。这些观察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从而发展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
茄子测量记:“这里有吸管,用吸管比比不就知道具体有多高了嘛?”,思思边说边拿出一根吸管边对着一棵茄子苗比划了起来,最后发现这棵茄子面有一根吸管那么长。
一旁的朱沐晨、虎沐夏说:“老师你看,这棵茄子苗有这么高呢,需要两根吸管。”看着孩子们认真测量、一探究竟的神情,不禁感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财富远不止于这些!
孩子在自发的观察中也会不断的摸索、研究等,同时可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比较观察法、观察记录法、追踪观察法、多感官观察法,观察的时候,可以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一下,这都将有助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训练观察的全面性,同时,也会加深该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
(2)学会记录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
以一次“种植萝卜的故事”为例。首先记录前有好奇,为了让幼儿讨论研究出种植何种植物,我们先进行集体讨论,无果,再进行亲子讨论,同时加入调查记录表,让幼儿对种植活动积累一些基础的经验,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其次记录中有比较集体讨论后我们制定出萝卜观察记录表,孩子们发现萝卜种子发出小芽了,主动要求进行记录:萝卜小芽是两片圆圆的叶子;第二次又记录了:圆圆小芽变成了长长的叶子。孩子们通过观察,惊奇地发现叶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激起了孩子们更多的责任感和爱心,想要更好地照顾萝卜苗孩子们的记录也越来越常态化,能自主地进行自我记录。记录后,幼儿自己将表贴到自主设计的记录板上,每个位置代表萝卜的生长过程。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我们老师通过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种植和记录,孩子们在这种直观比较中,就很容易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当然,除了比较自己的之外,孩子们还可以看到别的小朋友的萝卜苗的变化,并进行同伴之间的比较。最后记录后有提升,在多次观察记录后,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当然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当发现前期制定的记录表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和孩子一-起对记录表进行了调整,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这也是孩子记录后的一种能力提升,能够让记录表为自己所用。
三、有效利用“种植资源”引导幼儿亲身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有一条“教学做合一”。他表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儿童是在亲自“做”的活动中掌握经验的,那么教师就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进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对颜色进行学习时,教师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收集不同颜色的树叶、花瓣以及其他颜色丰富的植物,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杵、榔头等工具提取植物的颜色,最终制作出色彩绚丽的色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亲手实践,不仅引发了幼儿对颜色更深厚的兴趣,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关于植物颜色的认知,而且由他们亲手制作出的色卡给予幼儿成就感,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对园内本来习以为常的植物有了新的认知,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发现和学习身边自然事物的习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到的有关植物和颜色的知识,会促使他们对上下学路上的植物、家里的花卉盆景产生兴趣。在遇到不认识的自然植物时,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性,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扩宽幼儿的知识范围。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来的,而积累的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意识、批判思维和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点状的知识变成了线状的知识,线状的知识又变成了面状的知识最后慢慢变成网络状。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幼儿园内包括“种植资源”在内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现能力的培养,养成幼儿热爱自然、善于发现和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幼儿对知识和世界认知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晓慧,杨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63-66.
[2]张利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J].教育观察,2019,8(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