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张松
[导读] 立德树人的口号喊起来响亮,但是想要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比较困难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包括许多经典文章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好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把小学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让立德树人具备现实意义和价值。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探讨了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桃林镇永胜小学 张松     564608

摘要:立德树人的口号喊起来响亮,但是想要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比较困难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包括许多经典文章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好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把小学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让立德树人具备现实意义和价值。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探讨了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品德发展少不了教师的引导。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观念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持续探索有效的立德树人方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和教学目的相近
        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一直接受语文教育,即便是进入了高等学府,学生也需要不断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路径。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作家的心声。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实现文学素养的发展,也能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以用文章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来熏陶学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二)立德树人是重要教育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什么是优秀人才呢?优秀人才要具备高专业技能、高文化素质、高学历。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具备优秀道德品质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是我们社会发展中需要的栋梁。当前的社会氛围较为浮躁,学校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每个学生都为了考试成绩努力学习。这样的现象很好,但是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初心,他们没有花费时间细细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能在功利性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教材是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都始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通过深度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可以提升德育的效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发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内容借助教材中丰富的立德树人内容,进行符合现实、多种多样的德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故事发生在圣诞节的前夜,一个名字叫保罗的男人偶然认识了一个生活困苦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过程中,保罗被小男孩的一言一行所震撼,他们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高尚品质。教师借助教材文章中的语言资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观念。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呢?说出你的理由。在讨论活动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阅读文章层面。


他们能把“给予”和“爱”深深埋在心中,这样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二)在写作渗透立德树人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形式。教师仅仅在课堂教学中隐身和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吸收相关的思想道德理念。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中展现正能量,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例如,小学语文中包括一些“思想”主题的古诗,借助这些内容可以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在阅读古诗之后,让学生用自己话表达情感,感悟文章中的德育内容。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可以产生情感认同。正所谓,文以载道[1]。学生的日志、作文是其写作才能、常识、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学生的文章中,体现了他们的品格情操、胸怀、人生体验等等。教师应加强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积极看法,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作文讲评和指点过程中,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读后感也是重要写作形式,在要求学生阅读经典文章和名著之后,安排学生写读后感,这是对于文学作品的总结。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写读后感,学会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发展辨析事物的能力。例如,学生在阅读雷锋故事之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才是雷锋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雷锋精神中的营养,发挥教化作用[2]。
        (三)在语文实践中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实践活动的载体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此渗透道德理念。通过开展“快乐阅读”“口语交际”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例如,设置“寻求帮助”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在寻求帮助的时候需要如何表达,不仅要讲清自己的理由,还需要尽可能争取别人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集体、友爱、团结”等教育内容。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你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你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获得别人的支持”,安排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和别人积极交流,尽可能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教师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要善于渗透道德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品德。围绕特定的实践主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道德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语文实践活动类型比较多,可以是口语交际或者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把理论化的思想道德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动[3]。
        结论:
        对于教师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育人的任务。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还是人类灵活的工程师。教师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要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培养道德品质一流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朗德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N]. 西藏日报(汉),2020-11-11(006).
[2]庾婷婷,王媛.融合创生为课堂赋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创享课堂”内容建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63-66.
[3]熊翌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