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孙玮壑 刘一凡
[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提出与推进,教育扶贫的理念应运而生。作为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一环,教育扶贫的任务艰巨且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为了促进教育扶贫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推进,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开展教育扶贫调研和模式创新。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视角,基于社会实践的调研与实施,探索教育扶贫模式创新。

山东建筑大学  孙玮壑、刘一凡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提出与推进,教育扶贫的理念应运而生。作为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一环,教育扶贫的任务艰巨且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为了促进教育扶贫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推进,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开展教育扶贫调研和模式创新。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视角,基于社会实践的调研与实施,探索教育扶贫模式创新。
关键词:社会实践;教育扶贫;模式创新;拓展教育
        引言: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改造和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优化贫困地区教育环境,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也是教育扶贫的目标之一。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须从根源入手,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
        一、地区背景和教育扶贫政策
        2018年以来,针对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南阳市教育局会同该市财政、编制、人事等相关部门,以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教育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学子女为重点对象,统筹资金24.3亿元,点面结合,精准施策,推动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优先地位,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力度。二是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应补尽补”。支持建立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努力保障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国家资助、上得起学。三是实施培训计划,关注乡村教师。支持推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
        二、地区教育扶贫现状分析及潜在问题
        桐柏县作为河南省南阳市的贫困县区之一,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尽管政策等扶持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桐柏县教育落后的现状,该地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现状仍然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教育资源和设施匮乏。


在桐柏县的县区周边,不仅教学投影仪、电脑等设施极度缺乏,有些地区甚至连学生桌椅、黑板等基础设施都亟待更新;尽管每当提起乡村这个词并不一定意味着这里经济贫困,但是当前中国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都是处于乡村之中,因此在教育欠发达的乡村,教育物质资源和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贫困地区教育物质资源的紧缺。第二,乡村等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且师资的质量有待改进。价值理念和青年使命的革新与传播,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返乡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但教师缺口仍然较大,高水平师资“育不出、引不进、留不住” 仍然是目前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深层困境。第三,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能够分配到教育领域的资金较少。桐柏县是一个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不仅导致物质资源和外界环境的匮乏,还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所占资金的比重和数额。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乡村初中和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分别仅占城区初中和小学的34.68%和60.04%。
        三、实践启发和理论创新
        在开展实地调研和总结调研结果,为模式创新的试运行过程中,笔者创造性的提出两种教育扶贫的模式,并且开展了试运行的相关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
        第一,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合作的优势互补关系针对北上广以及教育较为发达的城市,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或优秀大学生支教等形式对教育欠发达地区提供扶持。当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变革在教育发达与教育欠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了双向促进的作用。对于教育发达地区而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为他们资深师资力量、更加科学的课程设计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输入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渠道,同时贫困山村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现状一定程度上让互联网等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入,增加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转变,让更多的受教育者接受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促进资源共享、起到带动作用。
        第二,乡村、贫困地区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自我优化;该模式主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展一对一帮扶教学。在这一模式的创新上,笔者所在的实践团队吸取先前实践和创新经验研发微信小程序,借助科技和计算机的力量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开拓新模式的探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实践和调研,立足于大学生的新视角,笔者希望通过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加以理论基础上的模式创新,能够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5.
[2]吴 华.攻克深度贫困堡垒[N].人民日报,2018-08-26(5)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 卷[M]. 北 京: 外 文 出 版 社, 2020: 37.
[4]杨 扬,韩潇霏.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0(9) : 17 - 20.
[5]张国献.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共享困境与化解路径[J].理论学刊,2018,(07):32-36.
[6]高德胜,丁泓茗.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