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小学化”,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王莉鹏
[导读]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二孩政策的推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随着第三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普遍提高,已经消除了将幼儿园当成小学预科班进行写字、拼音、算术等教学的“小学化”现象。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四〇五幼儿园 王莉鹏 723300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二孩政策的推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随着第三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普遍提高,已经消除了将幼儿园当成小学预科班进行写字、拼音、算术等教学的“小学化”现象。
        【问题提出】但家长、社会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误导下,对幼儿早期教育过度关注却又缺乏正确的早教专业知识。以及幼儿园老教师退休、新任教师入职、转岗教师调入等师资队调整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学前教育出现拔高式教育、死板苛严的机械式说教、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等课程游戏性缺失、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些现象忽视幼儿天性的发挥,阻碍幼儿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发展,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违背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秩序。
        【策略初探】面对学前教育发展新规定、新要求,我园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展开了幼儿园纠正“小学化”方法途径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果。
        一、开展专题研讨,建立良好氛围。
        围绕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什么是“小学化”、“小学化”的危害、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等话题,携手辖区内小学、初中,邀本园幼儿家长共同召开主题研讨会。通过学前教育现场教学观摩、家长讨论、小学初中老师讲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等方式展开研讨,探讨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终身发展中的意义,对在家园共育、幼小衔接中如何纠正小学化的一些方法和途径进行了交流,就学前教育理念、目标达成一致,转变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观念认识。
        二、举办家长学校,家园共育同步行。
        1.幼儿园邀请早教专家开展专家讲堂。以幼教专家视野剖析幼儿生理发育规律、解读幼儿的入学成熟水平、讲述怎样达到入学成熟水平、解析幼小衔接的现状、引导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学习力的影响及儿童学习力的培养方法,这些专业知识在大量数据与案例的论证下对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理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儿很有指导性。
        2.举行园长学术报告会。以园长的视角从儿童发展的角度,从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本园保教思路、课程设置与开发、幼儿教育发展理念等方面,聚焦未来趋势,透析科学思想,对如何提高保教质量,让幼儿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与家长面对面分享交流,增进家园互动,促进家长科学教养。
        三、教师成长训练,打造专业团队。
        1.开展专题研讨会,夯实理论基础。


结合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实际,围绕“游戏化教学”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活动,对“小学化”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深挖、研究、琢磨和反思,更进一步丰富教师对“小学化”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对什么是游戏化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含义、纠正“小学化”的重要意义等认识更深入、理解更透彻,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认识后,有助于更好地纠正“小学化”实践与探究。
        2.开展课例研究,提高实战能力。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收看名家课例视频邀请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省级示范园教学骨干等行业领先人员来园做示范课,与名师面对面开展游戏化教学研讨活动,以课堂为核心,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提高教师游戏化教学的实战能力。
        3.开展学术交流,在反思中积累。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围绕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进行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如:读书分享、优秀教学设计、论文、成功教育案例、教育随笔、观察记录等,为教师搭建平台,促使其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探究,在探究在积累。
        四、拓宽课程体系,丰富游戏形式。
        1.大力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根据地域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自制教玩具展评活动,开展跳房子、老鹰抓小鸡等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利用大型运动器械落实翻钻爬抛接跨等体育游戏活动,在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多元化、多玩性的户外游戏中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大力推行幼儿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思考规划班级区域设置、斟酌区域投放材料,制订区域创设方案,打造设置区域,组织孩子们自主选区自由游戏,教师跟踪观察、记录反思、不断调整,就“如何有效设置幼儿活动区域”、“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等进行连续观察、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反复尝试、系统研究,深入推行科学有效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3.创造性开展综合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结合地域特点,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组织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亲子绿色健康行等旅行活动,丰富游戏化课程体系,让幼儿在参与中体验,体验中学习,拓宽教育渠道。
        4.搭建成长舞台,给孩子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联合家长开展 “爱阅读?爱表达”幼儿阅读展演、“六一”舞台秀、校园科技节等活动,给孩子全面发展搭建舞台,给孩子成长提供无限可能,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杜绝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既要加大对外宣传,普及育儿理念,消除家长的功利心,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又要加强教师培训与管理,提高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和效果,只有内外齐发力,标本兼治,才能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