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华仁英
[导读]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板块,在学生的语文成绩组成中占比较大,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作文学习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想不出合适的词汇,写不出优美的语句。这些问题都与教师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苏木聋小学    华仁英   663308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板块,在学生的语文成绩组成中占比较大,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作文学习是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想不出合适的词汇,写不出优美的语句。这些问题都与教师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习作 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
        引言
        语文写作不仅仅是是对语文语言的解读,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根据思维导图,从中得到学习的规律,创建学习活动,才能更深刻、更透彻、更全面、更系统地去理解知识,从而逃离前文所说的恶性循环,进入“想学、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本文就是基于以上考虑,论述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完善作文思维,上好高效率、高质量作文指导课。
        一、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1.缺乏素材积累
        小学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数据整体较低,这在学生写作时体现为“心中有,笔下无”。首先,电视,网络的诱惑太大,小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这让他们的空余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用来看电视或是玩各种游戏,反之拒绝静下心来看书;其次,由于学校配置的硬件设施建设较落后如图书馆:既没有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体系,也没有做到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开放,何谈使学生的阅读达到多样化、深层化?学生本身就缺乏文化养分,又怎能在平时的作文中写出丰富优美的词句?感人至深的用语?或令人着迷的描写?那么,“语言苍白,内容空洞,逻辑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便是没有学会思维之法,既为立意、内含难得高分之因。
        2.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习作的练习中,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写作思路缺乏清晰的认知。由于学生对于习作的了解不全面,掌握的写作方法较少,学生在习作中纵使知道写作目标,知道大概写作方向,由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导致最后呈现的作文缺乏逻辑性,甚至出现流水账的现象。在习作中,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讲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阐述,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1.言传身教
        在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利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观察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另外,通过向学生展现自身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教师优秀的表达能力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得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写作题目,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教师作文表现形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对写作有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积极性。
        2.情境建设
        写作不够仔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许多小学生在遇到语文问题时,盲目求快,对语文语言的阅读囫囵吞枣,进而造成重要信息的遗漏,从而拉低接替的速度和效率。教师通过情景的导入能够让学生迅速的引起感情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知识点,从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2]。
        3.素材积累
        素材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在日常课文学习中,不注重素材的积累,这也是他们在写作中找不到素材写入作文的一原因。教师在日常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素材的积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课本中的优美段落进行摘抄,并在课后写上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将自己认为的优美片段着重感悟,并摘抄进自己的素材本,如:“雨,淅淅沥沥地洗刷着灰沉沉的天空,将飘浮着的尘埃压到了地面。”、“雨,哗哗地下着,在空中密集成一张雨帘。我呆坐在屋檐下,心如雨帘般惆怅、压抑。”等。
        4.思维导图训练
        思维导图体现了逻辑上的联系,所以可将这一点运用到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作文题目和它相关联的材料内容,找到连接两者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形成一条明晰的思想流向。如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思维中断的情况,通过先前提炼的关键词,学生也可以再补充更多新框架,将缺失的内容填补进去,最后呈现统一的思维整体。这种补充能力对学生写作表达有加强的作用,因为它对学生的总结补充能力做出了要求,从侧面刺激了其发展和提升。运用思维发散图打开学生思维,寻找和发现丰富的写作素材,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结语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都是一线语文教学执行者关注的核心焦点,希望在将来,通过思维导图、言传身教、情境建设的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广泛应用,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准和综合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年27期
[2]郭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9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