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德育内容创新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李文华
[导读] 新时代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优化班级管理、创新德育教育,已成为各级高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新时代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总结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及时转变德育工作模式,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生活学习指导,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    李文华   456250

摘要:新时代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优化班级管理、创新德育教育,已成为各级高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新时代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总结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及时转变德育工作模式,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生活学习指导,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德育;内容创新;实践策略
        引言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且全面的工作,要想实现德育内容的创新,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德育工作方式和思维,把握重点工作内容,并借助于现代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辅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的方式、平台以及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教师正确意识到这一变化,采取全新的德育工作方法,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新时期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中教师和学生心里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认知偏差,德育不过是夸夸其谈,不切实际,有多余的时间还不如多学更多的课程知识,这种认知无疑是对德育产生了极大的轻视,很难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深的领悟或者更大的突破,并且这不失为一种管窥蠡测的狭隘认知,给新课程改革套上了枷锁。由于思想认知的轻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研究也不会给予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停滞不前,最终很难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此外,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传统,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方式还是停留在“苦口婆心”的老一套,思想不够新颖且不论,学生会觉得其枯燥,可接受性不强,根本不会投入到德育学习中来,无法有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新时期高中德育内容创新的实践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高中教师首先要正确意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其次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德育工作路径。然后是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以单方面灌输和说教的教育方式,利用多种网络教育交互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时接收到学生反馈的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最后,一位合格的高中教师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做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2.开展议程设计,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议程设计属于传播学上的理念,是指通过设置不同议题影响人们所关注的内容或者内容的先后顺序。教师可以利用议程设计,创建出一个当下较为热议的话题,让学生在底下积极讨论,比如同学们如何看待高中阶段的学习?学习压力如何?等等,这些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师自身也可以加入讨论之中,看看学生的不同看法,并且通过评论和回复引导学生的评论走向,让学生们话题的讨论方向始终正确,并通过学生的反馈迅速找到一条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路径。
        3.构建班级文化角落,加强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灵魂在于优良的班级文化,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手动装饰教室,营造出洋溢着道德气息的氛围,并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贴上道德标语。例如,班级在每个月或者每半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心得活动,让学生亲自对班级进行装饰,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热爱的班级活动,让这些活动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道德建设当中来。
        4.采取细致的心理辅导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结。学生是践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高中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就要求各级教师要用更加亲切热烈的方式服务于学生,将德育教育的重心放置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体验当中,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起到的德育效果不尽相同,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和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关联,为教学创新德育内容带来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所以,教师可以借鉴吸收当代教育领域的一些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借鉴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辅导,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或者道德品质出现偏差,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到道德教育当中,发挥出其特有的情感功能,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使道德教育工作变得更容让人接受。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各级教师要及时意识到当代学生思想的变化,在德育工作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修养和思想品质,借助于现代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以及思想动态,将德育工作方式从单方面说教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并发挥出教师蕴含的巨大影响力和引导力,通过课程融入,班级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可接受性,为践行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权.关于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的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6(05):176.
[2]贺胜利,刘晓华.新时期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3):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