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也是童子功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单敏芳
[导读]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学前幼儿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芽,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在这里养成。礼仪就像读书一样,也是童子功。学前幼儿,可塑性比较强。而学前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斗门幼儿园   单敏芳

摘要: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学前幼儿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芽,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在这里养成。礼仪就像读书一样,也是童子功。学前幼儿,可塑性比较强。而学前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能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幼儿礼仪现状有点堪忧。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呢?一直以来,我园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园本特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教育内容,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让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幼儿的心田里扎根,为提升国民的未来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启蒙教育;潜移默化;注意力;随机教育;家庭教育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也。然而,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存在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自私、懒惰、不懂感恩、不懂珍惜......好多家长都感叹自家的孩子自己教育不好,只能拜托老师多教育。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倡行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在园,老师要时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幼儿进行随机礼仪教育;在家,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礼仪启蒙教育对幼儿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如果每个孩子接受礼仪启蒙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加入别人的活动时,就会有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比如孩子们在玩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建筑工地时,后来加入的小朋友会说:“我能和你一起搭房子?”这时,当得到其他孩子的同意时,孩子会很珍惜这个机会,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搭房子上。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做过研究,那些有礼貌的孩子,身心会更健康,而且会关心人、更具同情心。
        2.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孩子遇上问题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时,他可以和老师或者小朋友倾诉、分享,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心情平复了,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促进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礼仪启蒙教育的实施方法
        1.营造良好的园文化氛围
        我园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园本特色,我们的环境布置也始终围绕着一个“礼”字,一走进玻璃大门,抬头便能看见一个大大的“礼”字,办公室门口礼仪墙上张贴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通道走廊处张贴着各班文明小朋友的照片和每次活动时捕捉到的文明掠影。各班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布置教室环境,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个教室的门口都张贴着一块文明礼仪墙,上面含“文明小天使”、“文明小故事”、“文明瞬间”三部分。



        2.捕捉一日活动中各种细节进行随机礼仪教育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 在一日生活的晨间接待时,看到文明问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对于能自主合作的孩子多加肯定,并及时捕捉下来。等活动结束后,展示捕捉到的画面,用事实说话,鼓励孩子们积极学习。在生活活动中,比如吃点心时,对于会分享的孩子给予肯定,对于不会分享的孩子多加正面的引导在自主性户外活动中,有时候碰碰撞撞在所难免,有的孩子会主动说“对不起”,双方自行解决了;有的会向老师告状,请求老师帮助解决。对于会主动说“对不起”的孩子,老师应及时地给予积极性评价;对于不会解决小矛盾的孩子,老师应培养孩子正视小矛盾,先尝试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请求老师帮忙,解决好了主动和老师说“谢谢”。
        3.注重节日礼仪的教育
        节日是全社会的节日,有的还是全世界的节日,我园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利用节日的良好时机,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让孩子们在具体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礼仪基本知识,使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条主线同时开展、深入、拓展。比如国庆节开展爱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可请家长带孩子看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感受与幼儿园不同的升旗氛围,加深对升旗礼仪的印象。每年重阳节时,我园发动家长孩子结伴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帮他们捶背、剪指甲、打扫卫生等等,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
        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分别把小、中、大班的礼仪目标进行细化,分头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庆祝三八妇女节,小班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制作送给妈妈的项链》,先请幼儿聊聊妈妈平时的装扮,包括着装、配饰等等。孩子们谈论得头头是道,项链完成后给孩子们留了个任务:回家送给妈妈,亲亲妈妈,并跟她说一声节日快乐!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大班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制作妈妈的相框》,先请幼儿聊聊妈妈的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等等。
        4.衔接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于父母的学习和模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试想家长平时如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孩子自然也会学习尊重老人,对老人有礼貌。相反地,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经常说脏话,孩子听多了,自然也会蹦出那么一两句脏话。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友爱、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时,建议家长们,可以每天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每天可以教孩子一两句,并让他们落实到生活中,时间一长就会见效。
        三、结束语
        在人的一生中,有三样最重要的东西:生命、时间,还有就是礼仪。真正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老师注重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孩子们的实践行动。虽然现状有点严峻,但相信我们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持之以恒,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时刻将礼仪放在心中,让礼仪在心田里生根、发芽。让我们一起期待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王惠真,《成功:教育》2011(12)
【3】梁鑫磊,《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0)
【4】张先强,《中华少年》,2016(12)
【5】齐治富,杨玉清,《中国德育》,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