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提升方法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段春颖
[导读]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数学学习不仅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且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推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能加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黑龙江省肇东市三友小学 段春颖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数学学习不仅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且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推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能加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提升方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在小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学科。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提升推理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加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推理能力只有与其他数学能力相结合,才能保证数学推理能力发挥最大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累积经验,学会类比归纳,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对数学的个性化理解。小学生年龄较小,数学学习相对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主动发掘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提取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经常会有很多对比大小的题型,这类数学问题的解决不需要通过计算,而是通过观察、推理用“>” “<”和“=”等符号比较大小得出结论。例如以下三道题:12+31与21+13 ,34-5与35-5,28-20与27-19,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数据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找出相同的部分,再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去得出结果。
        这样一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观察、推理来完成问题的解答。但是在实际解答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进行直接计算得出答案,如果数学教师只关注结果忽视解题过程,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解决问题,就丧失了一次很好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
        二、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发挥学生的具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抽象性的学科,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认知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具象思维较弱。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充分发挥小学生具象思维的优势,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课堂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 “立体图形”的学习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概念,小学生很难有正确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教具和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积木、魔方、足球、奶粉盒等,通过对立方体的具象化,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各种立方体的特征,从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加深理解,逐步发展其推理能力。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与现实生活实例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具化为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去水果店买水果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通过联想记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问题中的猜想求证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以及数学结论的形成等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学生有严谨细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多时候,需要学生有自主问题意识,对数学知识大胆的提出猜想并进行自主求证。这就要求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能够合理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来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小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求证。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并进行组内学习交流,通过观察与推理,很容易得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等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到自己推理找寻答案的快乐,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造、注意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和猜想求证能力,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欣,王乃涛.儿童数学“推理假象”的深层剖析与提升策略[J].江苏教育.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