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苏水彩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苏水彩
[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在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国家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下,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  苏水彩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在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国家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下,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实践探究
        前言:情境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相关的教学素材融合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文字形式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国家传统语文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对文本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课文中的魅力,感受到文章中字里行间存在的美,借助课文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音乐旋律、节奏和文章内容相融合,在音乐艺术的支撑下,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和文章内容相关的立体形象,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文章作者的个人背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康桥柔美秀丽的风景,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之后,教师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适当的配乐,然后带领学生在配乐下朗诵这首诗歌,充分体验诗歌中忧愁的离情别绪,感受当时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含有的激情,以及文章中的美和魅力。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立体的展示在脑海中,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作者所描写的康桥的美,促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指导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尝试创设生活教学情形,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将学生从课堂中代入到生活、社会、大自然中,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深入体验生活,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形象的生活情形,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的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边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作者对边城的描写直观的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边城的自然风景、民族风俗的视频中,能直接感受到边城风景的美好,以及淳朴的民风,让学生对作者对生活的向往产生更深的感悟,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爱”与“美”的融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深层次的感知,让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有效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强化,能有效的帮助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系统语文知识内容进行多个层次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创设演绎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创设角色演绎情境,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分析,按照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代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内心感受。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索,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扮演,在学生排练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根据文章中的部分情节进行演绎,教师将学生分成能力均衡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人物的动作、语气、神情、心理活动描写分析探究,并且理解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尽量将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楚楚动人的特点展示出来,同时在其他学生扮演的人物配合下,将教材中的内容更好的展示出来,以保证文章中的内容完善的展现。通过这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还能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和人物的特点,在演绎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的将文章中的神态风度模仿出来,以促进学生发展。合理化的创设演绎情境,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指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结语:总上所述,情境教学法能够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教师多次的教学实践显示,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促进高中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情境教学法不断的深入探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淑丽. 巧创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43-44.
[2]肖潇.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语文交互式情境教学探索——以古诗教学《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20,(Z2):40-43.
[3]张丹柯.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高一下第三单元为例[J]. 语文月刊,2020,(07):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