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曹春梅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曹春梅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已被当作一种关键的指导思想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热议和讨论。各级教育教学均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高中地理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从字面分析,地理素养即一个人能够合理借助地理知识与思维对事物展开观察与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处理生活当中的问题。将此作为基础,注重强调个人发展所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即为地理核心素养。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曹春梅    638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已被当作一种关键的指导思想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热议和讨论。各级教育教学均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高中地理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从字面分析,地理素养即一个人能够合理借助地理知识与思维对事物展开观察与思考,同时可以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处理生活当中的问题。将此作为基础,注重强调个人发展所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即为地理核心素养。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借助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以下,笔者就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展开具体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对于核心素养而言,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与素养,是可以适应时代发展与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因此,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如何发展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话题。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核心素养即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知识储备、技能以及分析方法等有效解决生活当中的地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可见,地理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因此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内涵
        对于生活化教学来说,其是基于新课程标准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且注重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与和谐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借助生活实践积极开展将认知当作基础、将能力与情感当作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地理知识当作基础,借助生活实践予以辅助,将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融汇贯通当作过程,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当作主要目标,实现学和做的互相融合,进而对地理学科展开积极的探究。只有这样,教和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良好的发展[1]。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对教学进行生活化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当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特点展开分析,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和现实生活相差较远的内容,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把握知识和生活间的关系,充分借助生活实例,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以此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利用生活知识对教学展开合理设计,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现象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知识。
        以“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为例,由于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其思考日出日落这一自然现象以及四季中昼夜长短的现象。如,在夏季清晨的时候,上学时的天色是怎样的;在冬季清晨的时候,上学时的天色又是怎样的。学生很快便会想到夏季清晨太阳出来的早,而冬季则出来的晚。


借助生活经验引出天体的运行,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主体意识
        人类社会本就处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极大的联系[2]。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较,高中地理的内容更具多样性和抽象性,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会存在极大的难度。对此,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构建一些符合现实生活的课堂情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把知识放置在生活化的背景当中,以此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为何大兴安岭还在下雪的时候,长江两岸已经鲜花盛开?为何许多人会选择过年的时候去三亚旅行?”借此引发学生思考地域之间的差异,不同地理位置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环境。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爬山的经历,爬到山顶有什么感觉?对此,学生畅所欲言,其普遍认为随着山的高度增加,温度和景色均会发生变化,因为气温、气压以及空气当中的水分均不同。这便是垂直地域差异,正如有些地方的说法“一山有四季”。通过这种方式,原本抽象的知识就被转变成为直观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能够借助所闻所见调动思维,充分思考与表示想法,使其主体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获得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三)充分关注生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一些地理知识均源自于生活[3]。因此,只有能够留心观察,即会发现知识无处不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要注重观察生活的细微处,从而在对生活的观察中不断提升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雾霾产生、污水排放、农作物减产及污染等展开细致观察。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便会发现以上种种和人类活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逐渐成为当下社会中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人口的不断增长,致使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而这均是生活中的事情,和地理密切相关。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除了使人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更威胁着人们的生存。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科学利用并更加珍惜地理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高中地理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具体十分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以德树人的原则,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优化与完善生活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贺清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才智,2020(07):26.
[2]黄晓洁,薛亮.基于生活化教学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10):159-160.
[3]庞猛.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1):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