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赖学友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赖学友
[导读] 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思考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紧跟教师思路,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空谈了。因此,在本文的介绍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构建属于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

惠东县大岭新村小学 赖学友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思考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紧跟教师思路,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空谈了。因此,在本文的介绍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构建属于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形成的正确价值观,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就各个教学主题做深入挖掘,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点有良好的吸收,还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这不仅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特点,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引导,让学生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建立更加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一、立德树人理念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渗透“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德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情感收获。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最后的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选择不再重视这门课程。但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传统教育理念已渐渐走出课堂,现代化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注重以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为手段,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开放化的德育情境
        教师要为德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创设开放化的德育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学开端。情境能够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直观,让课本中很多偏理论的内容更好地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可以提前做相对充裕的教学准备,首先充分研究教学主题,然后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更多的学习思考与认知,推动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吸收。
        (二)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使书本上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动”起来,做到书本知识的社会化实践,将课堂上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可视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触摸社会。这里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是除了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在知识的引领下修正个人品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根据下堂课知识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承担部分备课工作”引导学生在课下运用各种手段搜索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并从中融入个人观点,并用个人的理解来进行课堂陈述。


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给予学生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删繁就简”,改善了传统课堂中因为知识点过于抽象而引起学生不易理解的现象,是一种值得在课堂中普及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与法治教学相结合,降低知识的抽象性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道德教育对学生而言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与掌握,但是法治的教学内容偏于抽象,传统的课本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因此在法治教学中,本人认为多媒体教学十分重要。多媒体是现在普遍的教学方式,互联网中能够给教师提供许多贴近教学知识的视频,教师可以脱离课本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法治知识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将知识的抽象性降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合适的方式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不仅要关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也要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现这样的训练目标,并且设定的问题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德育要素。这会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问题讨论的背景下不仅能够吸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受到正面的感染。
        (五)在沟通与交流中,传递知识和思想
        教师的品行和思想对小学生有绝对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改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传达思想和认知,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主动接近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积极吸取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互动和讨论中进行问题的学习,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融入于教学环境,提升自身能力。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学时,可以先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调节课堂环境,以提问的方式与主题相连,在相互交流中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生活观察与记录的工作,通过自己所学和自己的理解,记录生活中能够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事情,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与讨论。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课堂的枯燥性,让学生增加观察生活的意识,明白所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全面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给出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徐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33):32-33.
[2]余润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J].江西教育,2020(27):28.
[3]周峰,彭城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0(22):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