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角色游戏,感受趣味生活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 陶圣娇
[导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而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快乐,还能促进幼儿自身社会性、语言、认知、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在角色游戏真正开展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小班幼儿游戏时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的角色意识两极分化明显;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不强;教师的恰当介入和指导能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江苏省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陶圣娇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而角色游戏对3——6岁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使幼儿获得快乐,还能促进幼儿自身社会性、语言、认知、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在角色游戏真正开展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小班幼儿游戏时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的角色意识两极分化明显;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不强;教师的恰当介入和指导能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角色游戏;角色表现;指导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它源于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活动,以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此,角色游戏成了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小班幼儿的社会性、语言和认知正在发展,喜欢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典型特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通过想象创设出生活中的角色,在游戏的过程中表现自我,正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主动提升经验,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不自觉的形成的。”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使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合作意识、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这正是幼儿积累生活与学习经验的过程。前人对区域游戏的价值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是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表现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研究,透过现象看到幼儿在语言、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真实发展水平及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帮助教师改进指导策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缩减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发展。
        二、案例研究
        案例一:“娃娃家”是幼儿期比较典型的一种角色游戏。因此,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的表现及教师的指导进行了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妙妙、宏博和妞妞在今天的区角游戏时间选择了“娃娃家”。宏博和妞妞正躺在沙发上休息,地垫上丢的到处都是毛绒玩具,妙妙坐在沙发前面的地垫上撕扯着毛绒玩具里的棉花,旁边卖奶茶的佳佳路过这里,“你们家怎么搞得乱七八糟啊,我都不想进去送奶茶了”。这时苗老师走过去,伸手做了敲门的动作,妙妙听到了,连忙说请进。苗老师问:“妙妙你忙什么呢”?妙妙说:“我在给宝宝织毛衣,你没看见吗?”苗老师笑了笑说:“你真是个勤劳的好妈妈呀!可是,你们家实在太乱了,爸爸和宝宝去哪了”?宏博和妞妞在旁边的沙发上听到了,立刻坐起来,苗老师见三个孩子还是没有整理毛绒玩具的动机,于是建议大家一起整理乱七八糟的屋子,这时妙妙、宏博和妞妞才开始行动起来,一会儿房间便整齐了很多。苗老师说:“我还是喜欢你们整洁干净的家。”
        分析:通过对“娃娃家”中三个孩子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笔者发现,在刚进入角色区时孩子们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分配角色,表现角色。但是在“娃娃家”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缺乏爱惜区角材料的意识,妙妙也许见过自己的妈妈织毛衣,所以她在模仿妈妈织毛衣,可是她是以破坏区角的毛绒玩具为基础的。而家里被搞得乱七八糟时,三个孩子没有主动整理的意识,教师通过“邻居”的角色参与游戏,帮助幼儿一起建立秩序感,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案例二:小三班的“烧烤店”今天开张了,选择区角时孩子们特别兴奋,显然他们特别喜欢和感兴趣。笔者来到“烧烤店”门前,这时毛豆、小鱼和铁蛋正在各自忙碌着。毛豆说突然邀请老师来当顾客。于是,老师开始扮演顾客的角色,毛豆和小鱼在烧烤摊前摆弄着烤串和炉子。小鱼拿了一个粉色的烤串,说那是草莓味的。毛豆也走到老师面前,拿了一个红色的烤串说那是辣椒味的。老师问孩子都有什么味的烧烤?你们是怎么区分颜色的?毛豆说还有橘黄味的和苹果味的。但是铁蛋只在一旁摆弄烤串,默不作声。没有老师和小朋友邀请他进入游戏。此时,小鱼又在毛豆身后忙着收拾烤串老师说:“小鱼是配货员吗”?他回答:“不是呀,我是卖奶茶的”。这时区角时间到,孩子们下班了,他们嘴里喊着下班了,下班了。三个孩子围在一起胡乱往盒子里扔烤串。



        分析:以上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小班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游戏的,可能在这一个区角中游戏会想象到另一个区角的角色;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介入,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区角的兴趣,还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孩子们的语言、社会性等发展具有差异性,毛豆属于发展较好的幼儿,但铁蛋却相对较弱;孩子们对区角游戏的规则不够明确;在最后整理材料时缺乏秩序感,比较吵闹而且不能按照事先的样子摆放整齐,分类好。
        案例三:还有一个具有特色的角色区,就是班级的“奶茶店”这几乎是班级孩子都玩过的区角,这一天丫丫、佳佳和铁蛋恰巧来到了“奶茶店”。佳佳和丫丫选择了卖奶茶,铁蛋变成了顾客,佳佳扮演操作奶茶的人员,她站在后面一会拿杯子,一会放进冰箱,一会又装点糖果。丫丫则是前台的服务员,铁蛋却在奶茶店门前不语,丫丫问他想要什么味的奶茶呀?铁蛋看了看她还是不说话,丫丫又问了一句,铁蛋还是没有说话,然后自己走开了。这时丫丫告诉老师,铁蛋走了,周老师没有理她。他又喊了一句,“周老师没有人买奶茶了”,周老师还是没有说话。最后苗老师听到了,走过去扮演了顾客。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铁蛋不善于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他的角色意识较弱,不明确自己的顾客身份,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投入到游戏中去。而教师的指导现状不理想,周老师是主班老师,应该是教育经验相对丰富,理念较科学先进的,但是她几乎不重视观察幼儿游戏时的表现。在平时的角色游戏时间教师有时做其他的事情,袖手旁观,只是偶尔看一下孩子的游戏状况;有时教师出于安全考虑,限制了幼儿的游戏。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小班孩子对角色游戏特别喜欢,角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平时那些不太敢讲话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特别喜欢和小朋友语言交流。角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素材,通过想象增加对生活中一些场景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绪情感。
        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社会性、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针对研究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幼儿在真实的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教师的指导更需要重视。我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幼儿的角色意识两极分化明显
        幼儿在真正的游戏中,他们对角色游戏的热情特别高,但是在真正的游戏过程中个别幼儿的角色意识较弱,这可能是孩子们平时的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的或者是对角色区中所代表的角色不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鼓励幼儿讲述对各种角色的认识,缩减幼儿的个体差异,增强对角色的了解;重视家园合作的作用,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不强
        幼儿在利用材料进行游戏时,材料从哪里来,材料如何放置等,孩子们往往凭借自己的意念随意放置,并且在游戏结束的时候特别吵闹,孩子们把材料往盒子里随意乱扔。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可以通过一些秩序相关的绘本阅读,也可以通过体能游戏的开展等,并且对孩子的秩序感建立特别有效。
        (三)教师的恰当介入和指导能够增加幼儿的兴趣
        什么时候教师该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介入呢?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的介入和恰当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的指导现状中,更多的教师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让幼儿自己活动,不去指导,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介入指导。那么我们该如何让介入孩子的角色游戏呢?
        1.在孩子的游戏进行不下去时,教师需要主动发起指导行为教师应该主动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需要帮助,因材施教,帮助幼儿继续游戏下去。
        2.在孩子找不到角色游戏的主题时,教师要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让幼儿顺利游戏,从中获得快乐。
        3.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平行介入幼儿游戏,做一个真正的游戏者,而不是幼儿游戏的破坏者伪装的游戏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