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钱雪莲
[导读] 幼儿园中有个农庄,我们开展了利用农庄的研究。本文阐述通过区域设置,科学规划区域用途,场地规划等方面阐述,使农庄一个课程体系,旨在方便了教师的实际操作,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钱雪莲

【摘要】幼儿园中有个农庄,我们开展了利用农庄的研究。本文阐述通过区域设置,科学规划区域用途,场地规划等方面阐述,使农庄一个课程体系,旨在方便了教师的实际操作,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关键字】农庄;场地;规划;游戏
        【正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幼儿园对于课程游戏化的改造,也在逐步的进行。
        在我们幼儿园的西围墙边上。有很多的果树和绿化。最早在新建幼儿园的时候,这块被规划成了果树区。由于果树种植过于密集,位置也比较偏僻,时间一长草坪长的很是厚实。我们一直都没有去开发这块地。但是幼儿却很喜欢这一片绿化,他们很喜欢在树间追来追去。特别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都喜欢去看那些果实。我们老师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也做了一些关于采摘收获的微课程。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如何将这块绿化和游戏相结合,发挥其“活教材”的本质,成了我们研究的目标。
        一、区域设置,科学有序。
        首先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幼儿在这一块区域可以干什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将第一个目标设为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树木的生长;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观察虫子们的运动;观察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要创设多样的场景和工具,给幼儿更多的观察内容。
幼儿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第二步我们就要引导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类概括,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不然的话,那观察就是毫无目的的,也毫无意义的。比如说,虫子为什么喜欢这棵树呢?为什么橘子树会长着尖刺呢?泥土底下是什么呢?……引发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推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第三,就是要规划幼儿实践、体验的场所。比如:体验种植和饲养,亲身采摘自己劳动的果实、参与日常的维护和整理等等。
        当然,对于中大班的幼儿,还需要提供记录和展示自己发现和成果的场地。一份简单的记录单、一副充满稚气的写真,甚至是一篮子形状各异的树叶,都是幼儿的收获,都能让幼儿感受成功感,激发幼儿进一步活动的欲望。
        二、场地规划,因地制宜。
        这块绿地比较狭长,面积也很大。虽说都种了果树,但是因为树种的不同,果树呈现了高低不同的姿态;因为果树生长要求不同,分布有疏有密,形成了不同大小的草地。这些不同的地理情况,却给了教师很多的灵感:果树多,不适合种植,却利于幼儿观察和采摘;果树高,可以让地上的植物吸收充足的阳光;果树矮,可以组合其他材料,形成景观。
        我们通过教研活动讨论,按照可利用的场地的大小、果树的种类将这块区域划分成了四块。将果树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设置为休闲区;果树比较矮小的区域,设置为创意种植区;果树比较高大,又稀疏的区域设置为小菜园,种植常见的蔬菜瓜果,让幼儿在这些区域里观察和实践。
        三、材料提供,丰富多样。
        无论是幼儿观察、体验还是记录展示,作为幼儿的支持者,教师都需要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1、观察记录材料要多样。虽然是一小块绿化,但是仔细寻找能找到很多的奥秘。放大镜、小铁锹、收集容器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的观察结果需要要及时的进行记录。可是由于幼儿的能力有限,记录的方法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字,可以是绘画、图标等形式,还可以是收集、分类、展示等形式。纸、笔、画架、展示台等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方便了幼儿的记录讲述。
        2、操作时间材料要丰富。低结构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如在“小农庄”里的饮料瓶、奶粉罐、洗衣粉桶、泡沫箱、花盆;沙子、水、泥土、营养土;积木、矿泉水瓶、洒水壶、水桶……,满足了各种植物的需要。
        四、课程建设,遵循规律。
        幼儿的游戏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多变性。如何让幼儿游戏更加有意义,需要教师的引导。根据幼儿游戏的特点,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发现、总结和整理,对于“小农庄”游戏形成了一个课程体系,方便了教师的实际操作。
        小班的幼儿能力比较弱,但是最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所以游戏的重心在于观察和比较可以设立以下课程:
        1、树木。小树(种子)发芽了、树叶的比较、四季树叶的变化、种子在哪里、果实的秘密……
        2、动物。可爱的小鸡(小鸭)、小动物的毛(羽毛)、各种各样的昆虫……
        3、其他。泥土里的秘密、花盆的材质、哪些植物生活在水里(沙子里)……
        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进行初步的实践体验。可以设立以下课程:
        1、种植类。提供多种种子和苗木,选择不同的容器自助种植,感受植物的生长条件和过程。
        2、饲养类。了解各种动物饲养的要领,选择不同的食物喂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3、收集整理类。初步尝试照顾菜园内的的蔬菜瓜果,体验管理和收获的过程。
        同时,中班的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示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适当增加记录和讲述的材料、场地和时间,提高幼儿总结交流展示的能力。
       大班的幼儿无论在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方面。
        1、每次游戏有计划。每次游戏前,引导幼儿做好游戏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游戏人数、游戏目的、所需材料、游戏过程等等。游戏开始后,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2、观察过程更系统。鼓励幼儿做好系统的观察记录,形成微课程。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寻找观察目标,针对目标提出观察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猜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以多种形式对成果进行记录。
        3、实践体验更精细。大班的幼儿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同样的饲养小动物方便,可以增加制作饲料、打扫园舍、洗澡等体验内容。在菜园里,可以增加收割、清洗、晾晒、收集等环节。在创意种植中,增加移栽、水培、浇水等多种实践活动。
        随着我们研究的推进,材料的不断完善、游戏的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农庄成了幼儿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倾听夏虫的呢喃;采摘秋天的收获;感受冬藏的乐趣。农庄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表现突出——它开阔、它自然、它材料丰富、它变化多端……我们将继续开展研究,更好的发挥好它的优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