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向义琴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得到广泛关注。国家对小学英语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听、读、说、写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还要帮助小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习和心智的共同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将核心素养融入本课程,使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PEP六年级上册Unit 4《I have a pen pal》C stor

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  向义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得到广泛关注。国家对小学英语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听、读、说、写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还要帮助小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习和心智的共同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将核心素养融入本课程,使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PEP六年级上册Unit 4《I have a pen pal》C story time为例,探究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提问技巧,以期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英语学科的角度讲,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教学内容,而课堂提问是英语故事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艺术而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大有益处。
        二、理论基础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修订版)分为六个层次记忆Remembering;领会 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新 Creating。根据该理论,教师设置问题时遵循“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从具体到抽象”规律,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沿着老师设置的“路标”,完成教学目标,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英语故事教学的提问技巧
        1、激活旧知,烘托气氛,为故事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伊始,教师扮演Zip的爷爷,和学生问候后说, I like telling stories and picking nuts. What are your hobbies?学生采用brainstorm的形式复习了本单元关于hobby的句型及短语,帮助学生激活旧知,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该故事谈论主要角色的爱好做好铺垫。
        2、情境导问,理解文本内容。
        一问:记忆Remembering:Where、Who and What。
        教师先让学生比较松鼠以前和现在的尾巴图片,What’s the difference?It's bigger than before.It's bushy.Why?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然后抛出三个问题,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Who are in this story?What are the story talking about?让学生带着任务看故事的动画,并回答。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容易抓住故事的这三个问题,把握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故事,回答主要角色的爱好,进行细节的处理。



        二问:领会 Understanding和应用Applying
        接下来分场景教学故事,观察图片2并讨论:What’s the Monkey like? How does the Monkey feel?If you are little squirrels or Monkey King,what will you say/do?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推测人物的心情、性格、将要干的事情包括将会说的话语,学生的思维匣子被打开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快乐交流!
        3、分析辨别Analyzing,碰撞科普火花。
        经过前面一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已构建初步的认知体系,对该故事的主旨、人物角色及特点、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带领孩子谈论松鼠的尾巴。If you are squirrels, do you like your tail?“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激情被点燃,I like the bushy tail,it’s beautiful/ warm/big... I don’t like the tail, it’s too big...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一段松鼠尾巴的视频后交流:What can squirrels’tail do?师生共同解决这个科普问题,将英语与科普知识进行融合。
        4、综合评价Evaluating,虚构与事实的碰撞。
        通过前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清了文本结构及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读图,给图片重新排序。Can you order the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stories? 通过排序对文本再次进行梳理,给出关键词,带领学生Retell the story。What a great story!Is  it true?学到这学生很容易答出it's not true,教师顺势引出Nowadays, we are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news and stories. We should never follow without thinking. 信息时代,面对各种传闻、说法、故事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不盲从、不迷信。
        5、联系生活实际,创新知识 Creating
        Creating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要求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创编故事。Let's continue the stories.Several days later,the monkey King met Zac.When the Monkey King saw the bushy tail, How did he feel? Let’s act.学生们兴致勃勃,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续集”。除此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描述它的喜好以及它的尾巴的作用、特点等,将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得以拓展。
        综上所述,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的语言得以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教师从挖掘课本资源开始,由简单的细节问题到逻辑性问题,从直观到抽象,从课堂走向课外,帮助学生构建了全面的认知思维,不断进阶,教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基于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他们词汇有限,表达的也不一定是非常得体的观点,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围绕着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动脑了,思考了,最后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次构建,改编、续写故事,这就促成了真正的深度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