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之我谈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丁学锋
[导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体系比较灵活,思维性强,有一定难度。本文阐述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结合教学实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旨在与同仁们更好地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丁学锋    邮编:215600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体系比较灵活,思维性强,有一定难度。本文阐述作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结合教学实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旨在与同仁们更好地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关键词] 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体系比较灵活,思维性强,有一定难度,而且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在整个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在这个阶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很轻松地掌握知识。
        一.给学生创造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机会
        新课改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它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热情,而且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小组合作教学在新旧知识衔接上效果尤为突出。例如,在执教“4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时,我首先将学生分成4组,让学生在小组间回忆上节课“3的倍数特征”,小组成员将讨论结果整合,并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其他小组代表可以对问题进行补充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后,我提问“4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呢”。学生自然会带着好奇心去找“4的倍数特征”。在学生找到特征后。我将事前准备的数字,拿出来让各小组抢答是否是4的倍数。在这样的小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还学会了团结与协作。
希望:
        二.抓住有利时机,巧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很强的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学生一时难以跟上,甚至有些内容有枯燥。另外,小学生往往在课上注意力不能集中,教师有时根据内容模拟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但情景教学教师必须注意:首先教师要足够的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针对课堂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难易程度适当,太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思考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太简单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展能力。例如“小数乘法”这节课,我结合孩子的爱好创设情境:“春天到了,又到了放风筝的时候了,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此时课堂气氛瞬间高涨,学生在下面说喜欢,有的说要春游。接着我又说:“那么今天我们就上一节有关风筝的数学课”。随后,我借用多媒体将事前准备好的标有单价的风筝图片展示出来。一只风筝8.8元,我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只风筝,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才能去买风筝?接着推进:“我只带50元,班级买5个,还想买一个给我弟弟钱够不够啊?”通过模拟情境,将生活和课堂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仅教得不累,学生也学得很轻松,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启发,思考。
        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了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小学高年级启发式教学运用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由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在课上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哪些熟悉的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想一想。有的学生说伸缩的晾衣架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围栏的铁丝网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说,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等等。接着我用多媒体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告诉学生哪些是,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接着给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并相互探讨,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的学生拿出尺子,三角板开始测量;有的学生在本子上画起了平行四边形。最后,有学生总结出,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的说对角也相等。还有学生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一样长,说明平行四边形对边是平行的。这节课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四.由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事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达到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认识公顷”内容时。我将教学的广角拉开,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的大小如何描述?有的学生说平方米,平方厘米,亩。于是我引导学生说说我校操场面积,学生回答大约3亩。接着我们要测量大型体育场地的面积时,我们该用哪个面积单位呢?接着,导入面积单位公顷。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课后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再次让学生巩固亩和公顷的概念,1公顷就相当于我们操场5个那么大,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为了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广场,田地,湖泊,江河湖,湿地,原始森林等视频,让学生看到这些很大的地方都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表示。又如一些人要承包土地,就要计算这块地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总面积大约在50多亩,相当于4公顷。再如,在学习平方米,平方厘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桌的面积,窗户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计算在我们住的房子、卧室、厨房的实际有多少平方米?可见。只有在数学学习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正确区分开公顷、平方米平方厘米的单位大小,才能更好地将所学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性强,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依据学生和教材,采用情景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地教学,不是沉闷的硬塞式的教学,而是把课程知识上“活”,在课上针对知识点将教学镜头拉向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经验、体验,便于学生思考和想象,达到课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找到乐趣,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李小菲,宋芸芸. 也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策略[J].小学生,20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