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小区海绵化建设经验简介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0期   作者:刘德林
[导读] 小区海绵化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其中小区又分为老城区的既有小区和新区的新建小区,

        刘德林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小区海绵化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其中小区又分为老城区的既有小区和新区的新建小区,既有小区的特点是现状条件比较复杂,基础设施老旧,改造空间有限;新区小区特点是规划指标要求高,建设过程中管控严格。通过总结南宁市“新旧”小区的海绵化建设经验,提出既有小区和新建小区建设过程中合理确定控制目标,改造思路和实施原则,从实际和民生出发,因地制宜,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即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又能最大化发挥海绵城市建设效能。
        关键词: 南宁;海绵城市;小区海绵化建设;经验小结
        南宁市在2015-2017年三年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期间共安排建设了310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类型包括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生态修复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小区等项目有223项,项目总数和占比较大,为更好的让海绵技术运用于小区工程项目中,对小区海绵改造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便于以后项目参考借鉴。
一、合理确定“新旧”小区控制目标,适宜选择海绵改造措施
        南宁市试点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值为75%,建筑与小区等源头建设项目承担着大部分目标值的分解任务,由于建筑与小区条件复杂,受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建筑与小区确定合理的目标值,才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达成。
        为了确定建筑与小区的指标值,南宁市充分调查和分析了试点区内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用地性质和建设情况,将试点区内的地块分为可改造、在建、新建和不可改造四种类型,根据每个类型地块的开发情况、土壤特性、湖泊水系等基础数据确定可改造源头项目的数量和实施空间,最后结合模型模拟数据确定试点区内新建城区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大于75%,部分老旧城区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于75%。老旧城区地块开发强度大、空间狭小、建筑密集,建筑与小区内的海绵本底面积较少、质量较差,合理调低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也体现了既有小区海绵改造 “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整体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通过周边统筹协调分配进行达标。
        确定好控制指标,查询区域指标分配值进行海绵设施容量计算,并对建筑与小区进行现场实地建设条件分析,选择适宜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措施,再根据地形地貌和使用功能情况对海绵城市设施组合和布局。
二、既有小区海绵化改造以“问题为导向”,有效解决小区“顽疾”
        南宁市海绵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从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既有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既有小区一般地处老城区,老城区由于传统的开发模式,地块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高,市政基础设施老旧且功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坏,绿化少、景观差,为有效解决小区存在的“顽疾”,技术人员对既有小区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更为深入彻底,优先识别现状问题,采用的海绵措施充分考虑居民的诉求。
        既有小区硬化面积大,如南宁安泰园小区,总占地面积为2156.02m2,场地内硬化率98%,绿化率仅2%,场地内基本无绿化,小区内空间除满足基本的居住和出行之外,已无其他绿色休闲空间。部分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局部区域水泥砼面板破碎、断板、裂缝,屋面和路面雨水为散排方式。针对该类情况,优先对小区内道路进行整治,改造为透水沥青,现状停车位改造为透水铺装,同时将小区内绿地改造为生物滞留带,对屋面和路面雨水进行断接收纳。
        南宁竹青苑小区总占地面积为7815m2,场地内绿化率22.7%,绿化面积相对较大,但绿地地势高于路面,雨水无法流进绿地进行下渗,小区道路雨天常有积水现象;小区内已有部分透水铺装,但透水能力不足;小区内排水管道管径较小,且为雨污合流制,易发生管道淤积。通过对小区的问题识别,优先将小区内绿地进行植草沟和生物滞留带改造,断接消纳屋面和地表的径流雨水,同时对原有透水铺装进行改造,恢复透水能力。

对道路进行透水沥青改造,以解决道路破损,竖向标高不合理,道路积水的问题。
        既有小区海绵化措施的选择都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结合小区内的条件进行灵活改造,既解决了小区内的现状问题,又达到了海绵化建设的控制指标。
三、新建小区海绵化改造以“目标为导向”,发挥海绵功能
        南宁市对新建小区海绵化建设遵循“目标为导向”原则,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上位规划的要求,确定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如云星乾隆首府小区位于南宁五象新区核心区,属于新建小区,根据《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控制规划》和《南宁五象新区海绵专项规划》等规划对该地块指标值的要求,结合小区所在地块的区域、发展及特点,结合实际,将《南宁五象新区海绵专项规划》作为小区的主要标准规划,制定小区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不低于50%。
        指标值确定后,对小区的项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地面积等占比情况和小区的下垫面情况,地形竖向和管网情况等进行分析,确定采用的海绵措施组合和平面布局形式。云星钱隆首府小区总用地面积为85467m2,总建筑面积410431m2,主要有高层住宅、公寓、裙房沿街商铺及商业组成,结合地形和竖向标高将小区分为A、B、C三个片区进行海绵化改造,三个地块分别单独作为一个汇水分区。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主要以下沉绿地为核心,通过植草沟、透水铺装、渗管等建设,梳理场地自然汇流路径,设置生态停车位、透水铺装的措施,且充分利用流域内自然地形布置滞留设施,降低径流系数。根据景观要求和使用功能,小区在A、B地块的裙房商业屋面设置有绿色屋顶,并且对屋面雨落管进行断接,接入海绵措施,根据回用需求,在每个地块分别设置了一座60m3的雨水调蓄池及回用处理系统。
        小区A地块根据中庭花园绿化标高较低的情况,将该区域做成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进行了微地形设计,有利于周边地块及屋面雨水的汇入且满足景观需求,多余雨水经溢流式雨水口在排入市政雨水管网。A地块人行路面及停车场均采用透水铺装,部分屋面采用绿色屋面,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系数。
        小区B地块中庭下为地下室,地下室顶板覆土1.2m,根据场地属性,地下室顶面设计为大片绿地,内设透水盲管,保证了小区绿化面积,满足了排水要求。小区户外硬质铺装的活动场所采用内嵌植草带的设计,同时在场所坡向处设置卵石排水沟,减缓了雨水径流,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根据地形走向在道路两侧布置植草沟和生物滞留带,根据地形坡向有效收集排水。
        小区C地块北面为幼儿园用地,南面为住宅区,整个地块的绿化结合微地形改造,标高基本都低于路面,小区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措施与园林景观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满足海绵建设标准的同时,与景观融为一体。
        在确定好各海绵措施改造的区域和面积后,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要求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进行计算得出项目的指标计算值,云星乾隆小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7.9%,年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率为63%,均满足目标要求。
四、结语:
        南宁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对大量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和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供同类似项目进行借鉴。老城区的既有小区等海绵化改造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设计中以解决问题和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对现场进行详细明确的调查,以“民生和提升均要优化”原则进行设计,即满足指标,又能解决问题。新建小区海绵化建设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和建设时要满足区域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规划的要求,从整体到局部,根据每个小区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进行各项海绵设施的协同组合,设计之初融入便于后期管理维护的思路,发挥海绵设施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马洪涛.关于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编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18.44(4):1-7
[2]钟小平.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7.39(8)::152-157
[3]马达,吕锦刚,彭波.武汉市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经验总结[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2):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