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丹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 大学校园是一个探索钻研,培养人才,创新创业,互促共进的摇篮。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以大学校园规划最基础的大学校园,加强对大学校园的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设计,通过规划要素的有机融合,提高校园规划和设计水平。基于以功能布局,道路系统,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空间交往为主的五要素,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创新协调发展 以实现大学校园进一步高效快速发展。
关键词: 功能布局;道路系统;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交往空间
1项目背景
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社会投资按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学院本部(海源校区)坐落在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学校分部坐落于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此次我们主要针对本部海源校区进去探讨。
2大学校园规划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确定一个学校整体结构的关键要素,一个学校的功能布局是否合理,也体现着其规划是否合理清晰,对于大学校园规划至关重要,让在校师生更加方便融入学校生活,更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整体和谐度,让一个学校更加规整有序。
2.1商院海源校区功能分区
通常把大学校园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其主要由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生活区为主构成。
而还可以将其深入细化,如教学区根据其学科属性,院系类别做进一步的统筹谋划,使得院系之间更加紧凑有序,方便{学生学习,教师任教。
2.2教学区
海源校区在空间形态上以轴线衔接各功能区,延续商学院经商之道的文化特色,通过空间的序列将整个校园形成整体。整体建筑风格为欧式建筑,其以主教学楼为主沿中轴线成为校园的一个主建筑,正前面正对学校大门,门前有开阔的广场,彰显了整个学校的主题。图书馆依附于主教学楼旁 并不像传统的以中轴线的中心节点步骤,从而与教学楼连为一体,让教学区的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师生下课前往图书馆自习,看书。
2.3生活区
教学楼背后则是传统的生活区,此点上并没有太大出入 ,生活区赋予“生活”二字,提现出了无时无刻不关乎着学生们的日常,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传统的生活区主要以食堂,宿舍楼为主,配备一些服务设施,如小型便利店,银卡自动取款点,在配备一些小型运动健身场所,如羽毛球场。
2.4运动区
运动区让师生们更好的运动娱乐,健身,一个好的体魄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运动区以篮球场足球场为主,在加以部分体育馆能突出运动区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海源校区运动区分布于生活区旁以道路分隔开,动静相衬,动静结合,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3大学校园规划的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作为高校的骨架,不仅承担着分散人流,车流,更是连接划分各功能分区的,让每个功能分区相互关联又不失区别。在规划应将道路系统视作为重点规划。倡导步行优先,绿色交通为主。妥善处理好人车之间的关系,高校作为一个人流大且密集的场所,如何梳理好交通体系至关重要。随着功能多样化,机动车大量拥入校园,加剧了人车矛盾。海源校区的道路体系,基于传统的校园道路体系,多以疏散人流车流为主。
而主教楼与宿舍相连的那条道路 ,或许存在街道宽度不够,存在交叉路口,面对学生下课高峰期,人流量加大,过于拥挤,对于疏散难度加大。
3.1加大人车分流,步行优先原则。
利用规划手段明确机动车可达区域和步行区域的界限,提高通行效率、改善通行环境,保障通行安全。
3.2合理设计,布置优化弯道交叉口
通过适当布置弯道、布置减速带或在机动车道与步行道交口处设置变窄车道使横穿机动车道的步行距离最小化等手段亦可对往来机动车车速和通行量进行有效的限制。
4大学校园规划的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命脉,是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大学校园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对于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海源校区于18年便举办了“梦想中国·万里锦绣”云南民族刺绣万人大赛、中国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联合启幕仪式,对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走出去”,走出校园,走出世界,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到传统文化,学习其文化精髓,培养文化其精神,增强其文化自信。而校园社联组织也设立了汉服社,这让学生课余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了解到传统文化。
4.1以实践带动文化,加强文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多样化文化氛围,陶冶文化情操,促进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事件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多样化文化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到文化精髓,掌握到文化价值,是对于向广大青少年弘扬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关键一步。设置多样化文化管理部门,组织打造多样化文化活动,起到引领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带头作用。
5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如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城乡规划的重点词,逐渐也成为大学校园规划的主题。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好“人——环境——自然环境。商学院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践行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等。
5.1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体系
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还需加强,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自身做起,
高校应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课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讲座,研讨会,丰富学生们的生态文明知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体系。
5.2提高践行能力
鼓励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大力践行环境保护,爱护环境,爱护公物,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校一项重要课程。
6大学校园规划的交往空间
学生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的元素也是最活跃的元素。学生在大学校园除了学习,生活,娱乐,运动之外,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激发潜能的关键一招。因此高校应注中高质量的交往空间,试图构建出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高校交往空间。营造高校交往空间,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商院对于交往空间也进一步加强,内外联动,互促共进。不进重视校内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也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平台,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开拓视野。
6.1合理构建交往空间序列
校内交往空间不仅只在于一个广场,一片绿地,一个休憩小道,而是无处不在,丰富着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加强构建交往空间序列的合理,加强平台,楼梯,走廊花园等空间设计。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有序性,杜绝碎片性,二者都很重要。构建点线面立体平面,使得各空间序列的作用都能发挥到极致,一切都为了学校更好交往交流。
7统筹规划,美好校园
大学校园规划下的五要素,是构建一个美丽和谐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校园重要因素和关键。妥善处理好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发展,协调布局,既然对现在校园负责,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校园是一个学生长时间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不仅要规划好学生的教学体系,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在这五要素下能给学生带来更美好的向往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秋勤,王东.基于校园自发行为的高校建筑交往空间研究[J].价值工程,2014.
[2]王思莹.浅析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三要素[J].四川:四川建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