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佳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每个城市都在争先恐后的加速自己的城镇化,清一色的城市化,让纯质朴素的乡村出现了很多的现代化建筑,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十分突兀,让建筑风貌被忽视。
本文便是通过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中所村的调查从而对乡村传统建筑的建筑风貌进行分析,实地考察和分析后发现了当地存在的建筑风貌问题,之后通过总结得出了传统建筑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利用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乡村;建筑风貌;存在的问题;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推动,破旧的旧建筑及老旧村庄的改建和取缔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城市的美化,出行的便利,提高城镇化,更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质量等方面来说是没办法大刀阔斧的拆除改建的,既要城乡统筹发展又要保留住乡村的传统建筑,并且还要使之建筑风貌协调,这绝非易事。难办的事往往就会被搁置,这就导致了传统建筑的建筑风貌被忽略,从而被破坏,甚至会消失在乡村。对于乡村的传统建筑的建筑风貌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其次再谈利用。从保护的意义来说,乡村的建筑风貌最好的保护便是进行更好的规划,特色生态村庄便是方法之一,特色生态村庄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优秀的历史风貌建筑。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东西是被轻易消磨的,难以消磨的是文化,是传统,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应该加以保护,让它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而不是用千篇一律的模板来覆盖它,这个世界不正因为每个人都不同,都独一无二才精彩无比吗?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对传统建筑的建筑风貌加以保护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来协调周围的建筑风貌,使之形成特色来保住这个传统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的风貌保护来达到历史文化的保留及经济的发展的目的。
一、传统建筑的建筑历史风貌保护的意义
(一)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传统乡村建筑是一个村庄、一辈人的记忆,是村庄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一个村庄的文化沉淀,承载着几辈人的成长记忆。一旦消失,村庄本身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再现代化的外壳也无法改变它没有神韵和灵魂的本质。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在人们的身心和建筑的外边和内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给人们留下的叫做回忆,给建筑留下的是历史,是文化,是影响深远的建筑风貌,当地特色。因为承载着历史文化人们砥砺前行,而传统建筑因为承载着历史文化从而敬仰前人,警示后人,用看得见、摸得到的建筑勾起人们那无限的记忆与淳厚的文化底蕴。
(二)历史建筑风貌是各地区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建筑的历史建筑风貌往往便是当地建筑的亮点,比如蒙古的蒙古包,代表着草原人们的热情,一看到蒙古包便想到了草原人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万丈;傣族的竹楼,代表着欢快的舞蹈歌曲,一想到竹楼便想到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用水来寄托美好祝福,用泼水的方式来传递祝福;彝族的土掌房,代表着人民的淳朴,围着篝火一起载歌载舞,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很是热闹。通过建筑的风貌便联想到了当地的特色,人文,历史,让人们对一个地方,一个故事,一段文化记忆犹新。
(三),建筑历史风貌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
每一个乡村的传统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一些极为相似的,任会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说法。正是由于这些特色,让人们对它好奇,对它向往,想要亲眼目睹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它的精彩。这样就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食品贸易,特色产品销售,为乡村带来经济收益,带来宣传效果,带来更好的发展。
(四)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是每个村落背后的底蕴,没有历史的村落只是一个仅仅提供居住的场所,和狼群扎堆住在洞穴没有任何区别。拥有历史底蕴的村庄,人们心中都会有一股傲气,带着心中的骄傲,昂首向前,大步前行,取得成就后衣锦还乡,建设家乡,推动乡村发展。保护传统建筑的建筑历史风貌任重道远,意义及其深远,需要人们不断地努力,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使乡村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完成城乡结合。
二、乡村建筑的建筑历史风貌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乡村人口流失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个城市想要发展,城市和乡村都需要发展,并且需要统筹发展,相互兼顾。但由于现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农村人口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乡村人们缺乏劳动力和生产力,让人们没有劳动力和经济实力来对乡村的老旧建筑进行改建或修整,连自家的房屋都没有能力修补,更别说是去保护带有历史风貌的建筑了。
(二)人们对乡村建筑的保护意识薄弱
乡村的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并没有明确的区分,什么是带有历史风貌的建筑,什么是普通的民居建筑,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者条款来让人们辨别。并且人们对乡村建筑并没有保护意识,觉得那就是老的旧的村民建筑并没有保护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保护。
(三)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宣传,就连当地的人也觉得自己和历史风貌建筑之间遥远且陌生,更多的是觉得与自己无关。
(四)资金短缺
由于资金的短缺,很多有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都没有得到保护,更谈不上对其进行刚好的利用了,老旧破烂成了乡村建筑的代名词,修补建筑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导致了人们忽略了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
三、具体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措施
(一)单体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
单体的历史风貌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修缮性保护,要遵循保护为主,统筹优先的原则。对原来的的建筑行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技术做到四保留。
(二)群体建筑的保护
成群的历史风貌建筑应该考虑空间的形态和外部环境的融合。重点在于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显现出来的历史,让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政府应该加强各级管理,加强意识,鼓励人们参与监督工作。
(三)建设特色生态村庄
利用当地的建筑及其文化来建立特色村庄,通过建立特色村庄进而保护了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不仅保护了历史风貌建筑还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特色生态村庄的特点在于促进城镇发展,实现城市转型;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环境绿色,使当地更加宜居;使当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让人们向往。特色村庄的建设是保护历史风貌建筑行之有效的一步棋,但也困难重重,希望人们重视乡村发展能够更好地发展。
结语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历史传统村落特色乡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特色乡镇传统历史建筑风貌是特色的来源之一,在建设的同时不仅要对保护有极强的认知,周围地块的认知,建设地块的特色抓取,众多条件当中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使历史拥有的载体持续且长久的保存,让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晓蔚.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J].2007(12)。
[2]龙瑛、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研究一以岳阳市张谷英村为例[J].2010。
[3]蒋志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J].2004。
[4]陈东琳.基于保护优先原则的古村落旅游规划研究--以丽江玉湖村为例[J].2009。
[5]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