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与节能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0期   作者:叶爱民
[导读] 目前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社会,传统的高耗能、高投入发展思路及建筑标准逐步退出社会主流

        叶爱民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710054

        摘要:目前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社会,传统的高耗能、高投入发展思路及建筑标准逐步退出社会主流,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健康环境的营建、打造低碳社会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国能耗是欧洲能耗的三倍。建筑能耗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如此庞大的比重导致建筑耗能已成为我国高污染治理工作的软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建设设计 理念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重视建筑方案的节能性研究
   在建筑设计构思中,人们习惯于仅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现等进行思考;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常常只关注其形式表现力、空间舒适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节能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预算额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的实例屡见不鲜。
二、建筑设计中可持续低能耗功能的实现
    1、被动式节能建筑概述
1.1 可持续节能建筑内涵
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使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现代绿色节能建筑通过运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有效的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了控制,实现了绿色环保和节省能源的具体要求。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利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若建筑企业能做到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即可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另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采光条件、门窗、墙体等重要因素的科学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1.2 被动式节能建筑特点
此类建筑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节能,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而现代绿色节能建筑必须实现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环节的贯穿与应用;二是促进业主消费心理的健康,建筑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绿色节能的居住环境,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消费的适度性,赞同节能施工的行为,以此提升患者的消费观念。但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建筑质量,满足其宜居需求。三是使用寿命长,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使用寿命是关键问题,其使用寿命要比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长。在进行工程规划时,需要综合考量工程设计、施工阶段的各项工作,包括建材的运输、垃圾处理和材料回收等环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被动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的发展及应用
2.1 有关屋顶设计的应用
在开展建筑物屋顶的设计工作时,要对能源消耗问题进行综合考量,严格控制能源的使用情况。为此,需增强屋顶的保暖、隔热性能的应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在屋顶铺设隔热层和保温层,对于通风层的设立问题,可根据是具体的工程进展情况来进行,但注意通风层的设立需要架空。另外也可采取在屋顶设置阁楼或是载重相应植被的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屋顶建设的能源消耗问题。
2.2 有关门窗设计的应用
作为室内外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建筑物的门窗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部分。重点需要关注的是解决保温性能与隔热的问题,在设计细节中对门窗缝隙与结合的处理十分重要。如果关键环节能够合理的处理,会大幅度提升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在实际设计中有重点注意的内容:一是防止穿堂风。要采取合理的开启方式以及科学的门窗位置,使穿堂风降低节能效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在选择门窗时,要注重门窗的质量,根据不同类型做出相应处理。尤其是金属窗框,要进行断热处理,在玻璃类型的选择上也要考虑节能因素。三是设计时考虑夏季阳光直射的情况,尽量采用可调解的窗帘、遮阳棚。
2.3 有关建筑朝向设计的应用
对于建筑朝向的设计问题,与光线、风向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建筑物的光线情况,并应用风向条件实现科学通风。若不考虑建筑物的面积问题时,绿色节能技术更适用于南北朝向的房屋,能有效节约能源。同时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房屋关于建筑朝向问题大多数采用南北朝向的格局。光照、通风作为建筑朝向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可在房屋的东西两面墙體上设置大小适合的窗户,另外对于房屋内部格局的设计问题,需要将其按照相应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格局,方便日后暖通设备和空调等系统的安装。设计人员可根据外表面积小即房屋内部的冷负荷就相应变小的原理,实现能源使用率的降低。
2.4 有关保温墙体设计的应用
导体阻隔内外热量的流通,从而实现墙体设计的功能。墙体实现保温保暖功能主要是内外保暖两种。外保暖的优点是没有占用室内空间,同时外保暖能够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延长墙体使用寿命。在外墙的保温处理上采用新型节能材料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是目前建筑设计认可的设计选择。在外墙保暖中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减少了因温度变化损害整个墙体,有效的发挥了不良导体的作用,降低了室内温度的波动。
2.5 有关水资源设计的应用
水资源的使用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但在实际施工中,水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环节中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提高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施工人员可在建筑物内部的相应装置内设立污水回收和处理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反复使用,从而降低水污染的发生率。同时让人们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和意识,改善人们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对于外部水系统的控制,可设置雨水储蓄再回用的方式,让原本向外排放的水资源得到回收和利用。
2.6 有关太阳能设计的应用
太阳能属于天然能源,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符合绿色节能型建筑的建设要求。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施工人员只需在屋顶位置设置小面积的光点板,让其充分集蓄太阳热能,即可通过不同形式为人们提供热水或是暖气,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种建筑方式只需建筑企业投入极少的资金,便可的到有效的回报,保证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同时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适宜性原则
3.1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3.2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总之,只有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倪丽君、吕爱民.富勒生态设计思想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1.01.
2、张希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