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背景下的美丽城镇规划实践-以江苏姚集镇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 艇
[导读] 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大的宏观战略陆续出台,在新型城镇化大的发展背景下

        王 艇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大的宏观战略陆续出台,在新型城镇化大的发展背景下,城镇层面的规划如何衔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指导目前城镇发展,成为城镇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在顶层的设计中,通过一张蓝图逐步推进城镇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效融合。文章以姚集镇项目的实践为基础,对新形势下的城镇规划编制方法的路径进行探索,为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地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城镇研究、一体化思维
一、编制背景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新机遇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做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家自然资源部近期逐步出台省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为下阶段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政策层面的依据,目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导则文件已经发布,正逐步推进规划编制。
        为响应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要求,姚集镇提出以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为方向,以上位规划为依据,事先做好镇域层面的发展研究,一是可将研究成果反馈至即将编制的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二是可指引未未来镇区自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做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科学布局,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
         

2、城镇自身发展的新诉求
        姚集城镇的发展特征明显,通过城镇特征挖掘明确诉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区位好,交通佳:徐州、合肥、南京等核心城市环绕;位于睢宁北部古黄河旅游轴线、睢宁南北城镇旅游发展轴线相交区域,是未来重要的旅游空间载体,也是进入睢宁北门户城镇。高速、省道相继建成,对外衔接便利。
        二是生态优,文化强:姚集生态要素丰富,古黄河基地横向穿越,河道水系纵横交错,沿古黄河湿地公园、万顷果园等相继建成,草湖山林田村要素一应俱全,是典型的生态镇。
        但城镇风貌不显,公共服务配套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严重,当地人口逐年外流的问题较为严重,未来提升当地居民美好生活的诉求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3、旅游迅速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党、八一等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建成,红色文化更加凸显,是全国第一、二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来旅游人数爆发式增长。
        但在现实发展中,目前城镇发展和良好的现实基础、优秀的旅游示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旅游相对应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基础设施都远不能满足旅游的爆发式增长,旅游人群当天就走的比例高达90%以上,附加值不高。


二、编制思考
基于城镇特征分析,重点思考以下几点:
        1、问题导向的思维模式
        目前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等都带有空间规划的属性,各规划之间交叉重复,没有形成统一、衔接的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的推出将解决该类问题,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离不开系统的研究、梳理和衔接,概念性研究和城市设计为前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和思路。因此,要因镇施策、因地制宜,以确保城镇未来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剖析现实问题,比如姚集镇就是针对旅游发展、居民需求、城镇发展等核心问题去进行重点解决。
        一是要重点解决城镇自身发展问题,在交通的连通、环境的打造、产业的发展、形态的塑造等建设上是否存在问题。同时,考虑目前旅游发展的阻碍,是否有足够的公共、市政等基础设施能够支撑旅游发展,让人留下来。只有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实现未来城镇长远发展。
        二是要有远期规划的思维进行设计,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思路,做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
        2、目标导向的思维模式
        寻找城镇特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典范的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成为生态之镇、旅游之镇、绿色之镇,从交通、环境、形态、业态、经济平衡等多维度研究。
        自身的资源和特点是决定未来城镇的方向的重要因素,只有理清自身特征结合政策导向才能让城镇发展更有特色,才能让城镇发展的更加长远。
        
三、编制路径
1、国土空间背景下的调研和资料收集,确立工作底图
        城镇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规划,在国土空间背景下实现多规合一的目标,必须实现多专业的有效协调和工作协作,专业上涵盖规划、景观、建筑、交通、水利、市政、概预算等。
        全域的深层次、多维度调研是做好项目的基础,在资料的获取上除了无人机等新的调研手段的应用,同样需要做到各个专业的数据翔实和准确,最后通过系统整合形成本次规划的基础基底和基础数据,确立工作底图。
2、部门走访及公众参与,解决群众及职能部门的诉求   
        职能部门的走访,当地民众、企业主、旅游人群、就业人群等多人群走访也是本次规划编制重要的内容,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规划理念。
3、政府讨论与专家论证,科学编制规划
        做好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多次讨论,确保规划方案在下一步的可实施性。专家的论证在规划的思路和技术层面给予最好的保障,提出对规划设计的专业意见,为未来城镇的发展和实施提供意见。
4、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将成果反馈至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参考内容,为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落地提供研究支撑。




四、方案特色
        方案的特色塑造中重点考虑了自身资源优势以及未来城镇发展的导向,结合政策、现状发展等要素描绘未来蓝图。设计中,提出将姚集打造成为中国“乡村振兴” 示范镇的大目标。同时,未来的姚集也是环境优美生态区、黄河故道旅游区、美丽乡村示范区。
        主要体现为三大特点:
1、全域生态要素控制的“十百千万”
        在全镇域规划的思路上,三区三线的控制是工作的基础,实现未来一张蓝图干到底。具体空间上体现为:

        十里滨江:古黄河的生态滨江
        依托黄河自然生态,黄河文化,打造姚集滨河公园,实现特色黄河,魅力姚集。
百里画廊:沿河、沿路、沿景,打造100公里碧道
         水系岸边、道路沿线等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做好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亲近自然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重点聚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的主要任务。
千亩碧波:五大核心湖体,保护与开发
        五个水体公园,一湖一策,从体育、文化、生态、综合、保育等水体公园进行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自身特点,发挥水的特点,做好水的文章,体现水的文化。
         万亩氧吧:林、田、花、果、园的生态基底,生态红线有效控制,打造姚集万亩氧吧
        坚持生态红线的控制,发挥原来农业特色,建设万亩林地、万亩良田、万亩花海、万亩果园、万亩公园,建设生态氧吧。以科技兴农为宗旨,引入特色节庆活动,集观光、旅游、体验等特色活动为引擎,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成为姚集的另一张名片。



3、一体化设计的可落地和可实施
    未来的城镇级的规划一定是综合性的规划,要求能够一张蓝图做到底,需要的是各个专业的全过程参与,做到能落地、能实施。本次规划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公司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建筑、景观、水利、交通、市政、概预算等专业全过程参与,在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各个专业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能够实施规划可落地的目标,实现未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




五、结语
        本文以姚集镇概念性设计为研究样本,旨在新的规划背景下城镇规划方法的探讨。新型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从问题和目标的多个维度出发,构建符合自身城镇特征的规划编制的体系和方法。充分发挥研究型规划的作用,以研究为基础,明确三区三线以及空间、指标的落实,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法定规划编制的落实,并通过各层级的规划以及各个工程子项目的落实,实现新时代的美丽城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R].2017.
[2] 包存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空间规划体系[J].城乡规划,2018(5):6-13.
[3]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R].2018
[5] 张孝德,丁立江,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德六个新思维[J].行政管理改革,2018(7):4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