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强 洪晨
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322000
摘要:在电力行业进行系统性改造之后,电力行业的基础设施数量与规模均获得了增加,在此基础上,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工作也趋于复杂化。一方面,要结合电力物资的数量实施质量管理指标细化处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质量监督,提高电力物资质量管理水平。本文以强化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作为研究题目,具体论述中,结合日常管理经验,概述了新时期电力物资质量管理重点的转变;分析了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质量监督;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应用
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新阶段,“系统性思维”获得了阐发和应用,尤其在电力生产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后,系统性的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电力生产制造的产业链条之中。因此,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强化质量监督既有必要,也十分关键。另一方面,电力行业的大力改革与电力企业的全面治理,使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在新的电力生产制造时期,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更加偏重于指标细化处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升级,扩增了对电力物资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特征。下面从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的需求角度出发,对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电力物资质量管理重点的转变
当前,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的对象与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在电力行业本质发掘和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后,电力企业为其生产制造配置了较大数量的基础设施设备;另一方面,电力行业的改革属于系统性改革,形成了系统性改革与配套性改革相匹配的深化改革局面,因此,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需要引入“产业链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结合“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全面改善其质量管理方法,扩大技术管理要素,完善制度引领,多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而要真正实现这种管理目标,需要在精准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将强化质量监督贯穿于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因此,在实质上应该实施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质量监督方案。
2、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内容相对完整,由于人力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物资质量检测能力有限,也未能建立完善的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质量监督方案。
从原因方面分析,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工作,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实施工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比如,在“互联网+”改革时期,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信息管理部门,培训业务操作技能,满足了信息化改革的实际需求。但是,进入到信息化升级的新时期,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技能培训,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数据化管理升级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的数据化升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设立专门化的数据分析部门。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转换,通过指标细化工作和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完成电力物资的数据库建设。另外,新设施与新设备的配置,需要新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技术,以及配备新的检测人员,而这种系统性升级与配套性改革的同时性,导致了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要贯彻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方案,就需要从系统改革的理论高度进行研发设计,在配套性的改革实践中进行逐步落实,从而化解当前暴露的问题。
3、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应用
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强化与应用,属于系统性改革,需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管理之中。而要达到此目标,则应该通过配套性措施加以实现。
因此下面分别从“引入新技术”、“细化诸指标”、“建设新队伍”展开分析。
3.1引入新技术,增强物资质量检测能力
第一,要强化质量监督在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应该通引入新的检测技术加以推进。具体而言,在“两级抽检体系”运作期间,应该按照设备的类型、性质、规格、检测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比如,划分出体积大、运检难的大件设备;再如,划分距检测地点相对距离较远的设备。这样就可以针对难检类型的设备,清晰理解“两级检测中心”检测资源对于检测水平的影响。第二,可以借助区域内的检测资源调动,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整合的方法,克服“本位主义”的弊端,通过联合检测、就近检测、活动检测等方式,充分实现检测资源的共享和配置,提高资源方面的互补优势。第三,需要结合省质检、市质量等较高级别的权限,引进与现阶段配置资源相匹配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技术,并结合其售后服务环节,推进相关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向下传导式的培训工作。最终化解因电力物资数量增长和规模增长产生的检测难题,拓展其质量监督能力。
3.2细化诸指标,加快物资数据库的建设
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监督重点集中于对各项监督指标的细化方面。从当前的指标细化经验分析,一方面,需要将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对象进行全要素分析,从而根据新时期的电力物资变化,制作对应的要素清单。另一方面,应该在清单要素制作完成后,结合电力物资管理规范条例与相关标准,从要素出发,进行查缺补漏式的指标细化处理。这样才能建立起与新时期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变化相一致的“物资要素——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另外,在完成新的电力物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后,需要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指标”向“数据”的转换工作,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借助匹配电力物资类型,建立独立的数据库,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通信联动机制,实现各独立数据库的联动。尤其在当前阶段,需通过吸收前期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经验,划分出核心数据、效率数据、基础数据,从而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条件。最终推进质量监督的细致化和数据化。
3.3建设新队伍,强化业务人员培训考核
检测资源的配置和数据库建设资源的配置,需要新型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当前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强化、应用质量监督方案,将其贯穿于管理全过程,则应在思路层面,确立建设新队伍的基本原则;然后,结合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特征和数据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具体操作方面建议如下:一是从培训全面的电力产业链理论和系统性管理理论,完善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统一认知。二是在培训过程中,结合数据库建设和指标细化处理的需要,实施业务操作实训,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强化业务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是针对培训工作,建立相对完整的能力考评体系,在每一个培训项目或培训环节,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中的能力考核方法,建立能力考评体系,进而为后续的人力资源按项目、按岗位配置奠定能力分析基础。
4、结束语
在电力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电力物资的配置会发生一些变化。从当前电力物资配置现状看,其中突出了数量化与规模化的特征,并且在扩增技术特征的同时,使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工作趋于复杂化。结合以上分析,当前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中需要通过强化质量监督,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借助强化质量监督,可以使电力物资质量管理与其它管理对应起来,通过质量监督关联到电力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之中,进而提升电力物资质量管理在整个电力生产制造中的效用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健沛.电力工程项目物资质量管理探究[J].大科技,2020,16(31):85-86.
[2]刘飞.电力工程项目物资质量管理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0,15(8):143-144.
[3]王波,李恺.电力物资采购中的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9,9(3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