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霞
身份证:142402198706215120
摘要:目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大数据的技术优势,生态环保部门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将环保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应用价值
引言
大数据是当代背景下的一种信息资产,与传统可在短时间内捕捉的瞬时数据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流程优化力、洞察发现力以及智能决策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既提升了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查看及更新,又显著提升了环保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和实效性,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大数据技术、生态数据研究现状及应用价值
1.1大数据技术基本内涵
大数据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微观层面看,指的是“覆盖广、增幅快、更新频的数据群”;从宏观层面看,指的是“基于多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实时获取、整理和分析某一特定对象的海量数据集群,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探索、预测该对象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可见,大数据技术具有多样性、高速性、海量性及商业性的显著特点,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可以起到加速行业转型、提升生产管理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2大数据技术生态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大数据战略”的提出,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各个领域中。对于生态环保领域而言,现阶段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仍主要体现在各个不同工作领域独立数据的收集和研究上,如:大气环境数据、水资源数据、土壤环境数据、物种多样性相关数据等。这种未成体系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只能针对性的满足某个单一方向的环保工作,并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要求,因此会导致实际工作出现一定的断续性和局限性,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1.3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推动环保工作发展的必然条件。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数据发展战略”,在战略思想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促进下,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为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众多领域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生态环境与群众需求”、“海量信息与数据孤岛”、“技术提升与服务不足”三大矛盾,全面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全面推动行业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进一步提升了大数据技术在升天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效果。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环保传感器的功能在不断完善、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更有利于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以PM2.5监测设备为例,贝塔射线监测仪、微量震荡天平等高端标准化设备在几年前普遍采购成本在十万到一百万之间,由于价格昂贵,通常只会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少量购买,一个城市往往仅有一个或几个监测站能够实现空气质量监测,并不能实现大面积、高密集度的空气实时监测。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样具备空气监测功能的光散射法监测设备,采购成本能够轻松实现民间监测。与空气监测一样,依托于强大的物联网技术,很多环境监测项目都能够实现在线自动连续式监测。
2、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使用大数据技术监控空气污染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不断深入,现阶段通常采用双层多元监控网络进行空气污染监测,即以标准化监测设备基础搭建第一层监测网络;以低成本的分布式环保传感器为基础搭建第二层监测网络。这样就能够形成以多个标准监测站为基础,数百个小型监测点为分支的多元化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实现对目标区域密集且均匀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区域空气质量数据的获取速度与精度。同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监测网络的系统后台,将实时监测数据与区域行政、地形、污染源地图叠加,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使地图信息、监控信息、数据分析信息等多元化数据相融合,形成可视化、动态化的空气污染动态趋势图。环保部门能够直观地发现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动态变化趋势,有利于污染源的锁定及相关治理办法的制定。可见,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在空气污染实时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2.2提高科学应对雾霾能力,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通过整合全国雾霾监测数据,同步集成气象、遥感、排放清单、城市源解析和环境执法数据,形成雾霾案例知识库。同时,开展雾霾预测预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支撑雾霾提前发布、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执行和监察执法,为雾霾形势研判和应对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提升科学预霾防霾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效最为突出的一个领域。
2.3完善生态环境企业服务,全面推进网上办事
整合集成建设项目环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核准、自然保护区建立和调整等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和信息,建立网上审批数据资源库,构建“一站式”办事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办事大厅,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通过国家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行政审批数据跨部门共享,支撑并联审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便捷性。
2.4使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实时监控指的是:环保部门在生产企业污水、废气排放口等污染排放末端安装相应的监测传感器,并对其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实时监测。随着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阶段还会在重点位置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将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工厂附近河流上下游全部纳入到实时在线监测范围内。为确保实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环保部门还会对生产企业的环保设备及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控,一旦出现环保设备故障、生产设备工作的情况,在线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利用加密高速传输技术,将实时监控数据上传至当地环保部门的污染源在线实时监控平台中。此时,环保技术人员,就可以结合这些信息对生产企业的排污和环保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的排污行为。动态信息捕捉既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又是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要求,因此,环保部门应注重动态信息捕捉能力的提升。虽然,通过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商业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动态信息捕捉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仍会出现很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因此,原始数据分析和处理效率低下仍是现阶段动态信息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获取更丰富、更精准、更及时的数据信息,更有利于对环境问题做出最佳的分析,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更有利于环境发展趋势的预判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使中国和全世界绿水长流,青山常绿。
参考文献:
[1]姜华,陈胜,杨鹊平,等.生态环境科技进展与“十四五”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29-34.
[2]保继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8):35-36.
[3]杨继伟.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8):21-22.
[4]刘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J].云南化工,2020,47(8):167-169.
[5]姚海燕,田文.探讨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