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智能管控新模式支持系统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姜海平
[导读] 当前形势,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姜海平
        大港油田公司物资装备处   天津市  300280
        摘要:当前形势,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石油开采,油田各类设备正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采用信息化手段支持设备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加强对现代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通过现代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以精细管理为着眼点,以“提质增效”为根本,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设备管理方法的对接与融合,开展大港油田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设备管理智能管控新模式,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设备创效水平。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智能;管控
        引言:
        现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大量传统的系统化企业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于设备管理方面。
        1设备智能管理的必要性
        1.1设备ERP应用有待完善
        目前,石油设备管理主要用ERP系统完成设备原始基础信息、运行记录、维修记录等。运转记录数据质量不高,保养计划无法自动生成,润滑保养记录缺失较多,维修业务不完整、不规范,多采用按外包合同打包管理维修项目的方式,费用统计不完整。而且以保生产、重现场为主,事后录入数据不及时,基层人员工作量大、换岗情况频繁,对系统操作能力较差。
        目前推行的大港油田设备管理平台以ERP系统为基础,对系统涉及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的不同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集成方式,集成到本系统的数据仓库中,为数据分析展示提供数据来源,以系统用户易接受的方式将ERP系统中的物资、项目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展示。
        以勘探生产的24大类设备为管理对象,管理设备的购置申请、台帐、运行记录、预防性保养、润滑、维修等业务。各个环节进行互连贯通,使这些流程和信息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有效互动,提升工作质量。
        1.2进行设备实时动态管理的重要选择
        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除了正常使用外,还要通过回收、采购、验收、维护、现场检验、报废等,作业内容复杂、时间跨度大。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往往不准确、不完整,不能充分把握设备的安全状况、利用率,不能有效跟踪和动态管理生产效率。因此,利用智能手段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管理,随时了解设备的状态,掌握设备的完全利用率等重要数据,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3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措施
        设备日常管理记录包括设备准备运行记录、质量控制记录、设备维护记录、检定和校准记录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智能化管理可以取代以往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设备利用率。
        设备管理平台改变了原有手工管理方式,借助手机、手持盘点设备实现条码、二维码、RFID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主要由PC端发起监督检查任务至移动端,现场人员利用移动端进行现场检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到PC端,再由PC端进行数据多维度统计分析,可以减少检查和审核人员的统计分析及文字编排工作,大大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新形势下油田设备的现代化管理
        油田生产通常涉及到一个巨大的设备系统,需要大批专业人员来使用、管理以及维护。因此,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管理技术逐渐进入到油田,最显著的是运用物联网进行油田设备的管理。由物联网辅助的设备管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收集有关设备运行状态,使用现代网络的组织结构,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再通过使用智能仪器对油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及维护。在物联网系统中,硬件上需要装有射频识别设备、信息读写设备、互联网传感器、接收和控制设备,软件上需要包含支持通信协议和管理控制油田设备的各种软件系统。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3个部分:(1)感应部分。这部分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些感应和检测设备对油田设备进行识别,例如设备编号,运作环境的温度、压力,设备定位情况,设备的接受等。(2)传输部分。这部分主要功能是油田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互传输。(3)应用部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能够形成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石油使用量显著增加,各大油田需加大设备投入,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油田设备管理方面应逐步与信息技术结合,建设油田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利用高端计算机技术,从而对油田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3现阶段石油企业常用的设备管理模式探究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于油田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究起步稍晚,改革开放后我国才正式进入工业化生产模式。客观来说,我国对于设备管理模式探究仍有待于持续深入。
        3.1及时管理模式
        及时管理模式是设备故障时的一种维护管理模式,也被称为后期维护。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设备管理的滞后性,我们必须等故障发生才能发现设备的问题,不能事先阻止。设备管理模式主要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这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性造成的。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和理论实践都有待完善,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事后补救措施,虽然能够解决设备运行故障,但是难以做出风险预估,对石油企业的良性生产造成消极影响。
        3.2计划管理模式
        计划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建立在及时管理模式基础上,由于及时管理式不能在出现故障前做出检测,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就提出计划管理模式。计划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方法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及时排除,避免设备因故障影响生产。计划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设备使用寿命,使其处于良性工作状态,对故障作出预估。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对石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
        3.3主动管理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对油田设备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来说,设备管理人员能够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类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检测,提前发现故障原因,做出检修管理提前量,这种维修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与其他管理模式相比,这种主动管理模式更具有预见性,能够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做出有效的检测,不会影响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探索油田设备的新管理模式
        随着油田设备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健全,各种新的管理方法正在改善公司的经济效益。优化油田公司的设备管理能力,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综合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可行的新式油田设备管理方式,可优化设备日常运转、维护、调试和转换等。例如,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计算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参数,从而获取设备的详细信息(如使用期限、设备产生最大经济利益时间、保养期限等)。使用财务知识,减少油田设备的运营成本,使用工程知识,减少油田设备能耗等。这些多种类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收益,整合所有类型的工程,并充分发挥企业的最大化价值。
        结语:
        物联网技术应用深化了设备管理活动的发展,将条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智能移动终端技术(PDA)应用于设备管理中,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状态的有效跟踪,达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控制总量的目的,使设备管理更轻松、有效。为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支持,实现管理规范化、操作便捷化、监管科学化,持续提高油田设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皓栋.煤化工行业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诊断系统构想[J].自动化仪表,2019,40(07):6-11+17.
        [2]陶媛.高校后勤智能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14):83-86.
        [3]梁策.大连石化公司设备维修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