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绪春
山东省单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74300
摘要:文章从山东单县小城镇建设实际出发,提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有效举措,以便更好地加快乡村经济振兴。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提议对策
土地合理利用是小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综旨,我县根据自身土地资源的特点,经过科学指导和规划布局为手段,使单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间组合与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
(一)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小城镇的建设要研究未来的发展,树立精品意识,规划时根据本地的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实际情景和特色优势,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本事,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的功能。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把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勇于创新,发挥本地优势,体现区域特点,选准贴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不能照搬一个模式,合理安排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小城镇发展的重复建设,使其协调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要盲目模仿,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打造特色上,根据本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产业优势和发展目标做出规划特色。在统筹城镇关系上,从整体上设计小城镇的发展,构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小城镇体系,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不能走单一的城镇化道路
小城镇建设不能只研究单一的因素,应从资源、产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等综合因素来研究城镇化的建设,综合来统筹设计不一样的城镇规模。异常是从以工业为基础的城镇向以产业为基础的城镇转变,突出城镇的产业特色。根据不一样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本事来确定。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底蕴,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城镇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提升城镇扩张聚集本事和承载本事。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能够建设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物流运营信息服务项目等,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吸纳社会资源,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本事;但在农业方面也不能放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及时清淤,提高农田排涝抗旱本事。紧密结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重点抓好“四个一”起步模式,即:建好一条标准主街、一个规范市场、一个规模住宅小区、一个休闲广场的小城镇。
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的思路,在优化投资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发展,跳出旧框框,跳出镇村看问题,拓宽思路,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产业集聚、支撑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在长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优惠的土地政策。比如:允许农村团体土地作股参与城镇开发,以农民或农村团体以股份的形式联合开发代替现行的一次性征地、一次性付款的土地征用方式,允许农民宅基地置换小城镇建设用地,使农民能够在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土地收益。在补偿机制上,实现农村团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使农民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补偿。在投融资政策上,建立以招商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逐步建立团体经济积累和个人集资为主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大力实施村镇道路改造提升,翻修各主干路段,排水、电力、通讯、绿化、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各生活小区地下管网、供电供水,同时,供气、供热和污水治理等统筹规划,同步配套建设;在镇容镇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建筑市场管理、城管监察等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让街道绿化、镇村周边绿化、美化,实现秩序良好、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向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延伸,做到区域一体、联动共建、设施共享、造福于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推进学校教学楼建设。全面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让群众就业有岗位,坚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进取性。
(五)强化政策扶持,助推社会事业发展
为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准和群众满意度,经进取争取,镇党委一是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并经过举办消夏晚会、文化艺术节、春节联欢会等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新建了学生管理中心、幼教中心和第三小学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吸引邻近市县、农林牧场和周边乡镇3000余名学生在通北就读,占在校生总数的40%;三是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市第二医院门诊综合楼,增加了CT、生化检测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120急救车辆;四是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就医得到根本保障;五是实施了城乡低保、大病救助、教育救助等综合救助措施;六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为230名进城农民办理了城镇户籍,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效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结束语
当前我们单县经过科学指导和规划布局为手段,使城市土地具有最佳的空间组合与利用方式的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功能要素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坚持这种效益的长期性及可持续发展,使单县的整体面貌大改观,单县的土地资源得节约性发展,使单县的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