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李艳琴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各科学习打基础的时候。
李艳琴
乌苏市第四小学 83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各科学习打基础的时候。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小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功课,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教师要引起重视,并不断探索高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和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简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比较有限,但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活泼性格。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偏重理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并非简单的事情,因此,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是产生了抵触学习数学的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传授他们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学生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起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通过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口头讲授的教学方法,依照数学教材的内容,开展按部就班的教学。另外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脱离了数学教材,单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缺少了创新性,也不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学的单调,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当中,不仅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遵循“熟能生巧”的教学观念,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多做练习题,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就要求死记下来,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激发,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二)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题目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不管是在认知能力上,还是在心理发育程度上都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在学习上,需要经过一个稍长的知识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学习了新知识,只有经过大量的题目练习,才能巩固知识、熟练的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教师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重的作业压力,一旦学生很难完成,就会想着找一些“捷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仅不能达到教师巩固知识的预想,而且会让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法
(一)注重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依照教师教学安排进行学习,是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及时的转变过来,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行为要仅仅围绕学生来开展。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发挥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亲自测量电冰箱的尺寸,并独立计算出电冰箱的体积;计算加重茶几表面积等,引领着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着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是令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自制一些教学道具,让学生参与其中,依据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道具的增减。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冰的生动起来,学生在实物的变化中,必然会积极的思考,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侧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2016(06):204.
[2]潘熙彪.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