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刘霞
[导读] 随着随之教育的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思维习惯正处于发展阶段,对其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刘霞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随着随之教育的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思维习惯正处于发展阶段,对其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教师应当将该教学任务列入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的培养,并不断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稳步的发展。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其教学活动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所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数学思维是人们在认知事物和掌握事物本质,以及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所以发挥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苏雪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是小学数学应当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每位数学教师当下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参与的主动性
        针对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准确判断知识好坏的能力,尽管数学知识对其日常生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关系到思维参与的程度。因此,想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是关键,而学生思维参与的主动性完全依赖于“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目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作用。
        例如,笔者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某个物体的一角,让学生对“角”的概念有初步的体会,并对学生进行询问:你能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猜一猜具体的物体是什么吗?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为后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然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对角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教具为学生展示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在调节角度大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操作,这个角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呢?通过教具让学生对角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的关系有直观的体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高效的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让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为今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意识到的教学原则,与其让学生被动学习,不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把握,这样远比知识灌输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思维发放,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几种,而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前三个思维方法更符合该学龄段的学生,所以在思维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为了让学生对乘法的交换律有更加深入的体会,笔者立足于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乘法交换律进行仔细分析和体会。首先,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以下几个乘法算式:3x4=,4x3=;2x6=,6x2=;5x4=,4x5=。并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快速的算出这几个算式的结果,以此避免大量的计算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的抵触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对每组算式进行仔细的观察,包括乘数和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每两个算式之间的规律,只是乘数位子发生了变化而已,最终的结果没有发生变化。当学生准确的总结出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b来表示上面的式子,从而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乘法的交换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掌握运用字母来表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实现真正的由被动转主动的学习形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知识的记忆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淡忘,而数学精神和学习方法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使其终身收益,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改革后,越来越重视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进行培养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内化为精神和思想,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面积”教学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准确的掌握面积的概念,以及清晰的认识到面积的单位,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面积有直观的体会。首先,教师为学生出示两张大小不一样的纸片,邀请两位学生对其进行涂色,最快涂完的学生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选择哪一张纸片的学生能够最先涂完?可能有的学生会回答说选择小的那张的同学先涂完,但是问其为什么时,只能回答出因为那张纸比较小,由于学生没有学习面积相关的知识内容,难以运用专业的概念进行解释,借此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纸小是纸它的面比较小,而纸大,则是只它的面比较大,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并且大小会有所不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面积概念进行解释,这样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体会到面积的含义。然后,教师再拿出两张差距不是很大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猜想哪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设疑,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有的学生提出将两个长方形进行重叠,可以看出来哪个大,也有学生说量一量。不管是那种验证方式,学生都经历了设想、验证的思考,以此达到数学思想的融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爱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2019(07):63.
[2]黄坤.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3.
[3]陈悦.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三个切入点[J]. 上海教育科研,2014(03):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