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烁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362500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未来发展走向的基础,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也深刻体现在道德及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塑造和形成。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之一,不仅承担着教授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管理班级以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教的重要责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就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德育 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受系统的教育,在认知与理解方面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面对小学生的这种情况,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与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小学班主任老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对学生的行为及心理状态也较为熟知,从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1.德育教育理念落后
在部分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许多教师会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日常活动的组织,会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后使得德育教育停留在表面层次,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对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德育教育内容较为缺乏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不仅包括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同时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以及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教育。但是当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无法将这些内容有效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内容也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缺乏引导学生参加生活体验以及实践活动,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3.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对学生考试成绩特别关注的教育理念下,有些班主任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班内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会特别强调学生将精力多放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上,并且常常按照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等级,对学生不能平等对待,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是影响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1.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面对自己较为依赖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因此,作为小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老师首先需要从自身素养入手,学习德育教育先进的理念,为学生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第二,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专业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规范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第三,班主任老师作为与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之一,教师需要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失误时,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纠正、制止,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烦恼,站在一个平等对话的视角,搭建平等的沟通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2.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面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更需要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首先要革除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将时代教育发展最前沿的理论与思想融入到目标设定之中。第二,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以及团结集体的优良品质。第三,开展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即带动家长融入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具体工作之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核心思想、培养目标和方向渗透到家长的思想当中,并让家长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日常表现,这样在结合学生具体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的条件下,才能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方案。
3.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
德育教育不仅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深刻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小学班主任老师需要知道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寻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具体方法。例如,针对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和成长经历不同,对于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措施,对于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兴趣。而在开展生活体验活动时,教师则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比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扫墓、观看爱国影片,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或者举办一些社会性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然后请学生将参与活动的一些想法和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与同学进行主题讨论等,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但是需要我们注意到的是,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式,不变的原则就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持续的自信心,才能给予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理念、法治观念以及爱国情感的重要时期,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德育素养,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沈学兵.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0,(1):38.
[2]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