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栋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七小学 4054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施行,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越来越受重视。当前的教学情况下,考卷分数已不再是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是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对小学数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展开探究,皆为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前言:
数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对新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能力较弱,致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不高。而通过实践教学发,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可以契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案例和情境中,降低教学和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展开进一步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分数作为最终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强化数学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将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仅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妨碍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仍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听讲,接受教师灌输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因为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课时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提出,教师也未能及时解答,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同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数学教学素材内容又较生硬呆板,使课堂气氛单调,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长期在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习,逐渐降低了对数学知识的吸引力,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也随之下降。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的教学观念,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
(二)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力
小学生因年龄阶段特点,在运算、推理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能力都在启蒙阶段。而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索、理解、和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不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听教师讲课,不占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通过自己动脑,教师即把学习的核心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致使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上课时,以教师为导向,学生通常都是跟着教师的指挥走,碰到难度稍大的问题,就会急于去找教师解决,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和探索精神;在课下的作业中,直接查看参考答案或寻求家长帮助。学生这种学习的心理,是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绊脚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数学是在我们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数学教材和生活关联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以此达到加强巩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教学中,就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列举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学生在家中可以经常见到的家电,让学生对其形状和特征进行回顾和探究。因这两种物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可使学生轻松领会长方体、正方体数学知识。最后,在引导学生回家对这些家电进行测量,使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与课堂内容联系紧密的模型,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学习,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创立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也可通过在课堂上创建情景开展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和记忆,把生活中的情景和教学知识相联系,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应用能力,并开发了的学生潜能。此外,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认识人民币》这节教学中,创设一个去书店买书的情景,可以帮助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比如教师提前准备不同标价的书籍:《我是好孩子》2元、《漫画世界》4元、《植树节》6元、《诗歌》8元,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分用1元、5元和10元面值的人民币可以买几本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模拟买书的真实过程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应该怎样用,并巩固了加减法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变化要求,让学生以1元、5元和10元三张面值的人民币组合使用来购买书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在生活中灵活使用人民币消费的能力。
(三)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素材中,绝大多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很常见,特别是计算和测量等基础知识在生活里应用频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这一生活规律和数学学习内容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活动中,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学习《面积》数学知识后,课余时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校园内一些规则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比如长方形花坛进行和长度测量,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测量花坛的长度,在测量花坛的宽度,并做好数据记录最后进行面积计算。通过丛生生活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致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在生活案例和情境中提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要把教学素材和生活结合起来,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玉娟.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读与写,2020,17(4):296.
[2]彭禄琴.核心素养角度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