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金华市浦江县壶江初级中学 浙江省金华市 邮编 3222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广,本文立足初中数学导学案及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探究,对导学案的构成、编制、使用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真正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立高效课堂。
【关键词】 新课改 新型学案 高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中,导学案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精髓,同时也贯穿了新课改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一、数学中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逐步提升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1,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一般包括:本节数学教学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删减或增添一些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导学案各部分标题时,倾向于采用“自学成才”,“互帮互助”,“牛刀小试”,“你所不知道的数学小知识”等学生较为喜爱的标题。
2,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可以有多种形式,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公用”。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
其次,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
(2)情景化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
(3)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创新性原则: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非常注意题目的创新性和探究性,数学题目倡导开放性。
3,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一般是在上新课之前发放给学生,主要完成的是课前预习这一部分,需要结合数学课本。
一、导学案有发必收,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教师进行批改,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性的批改。
二、组织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惑。“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是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三、由小组派代表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时,教师需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各抒己见。
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对学生普遍意义的问题发挥这样两种作用。一是点拨,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当“小老师”的时候,教师注意聆听,迅速准确地捕捉到问题所在,在错误或不规范地地方要适时点拨;二是对难题的精讲,教师针对疑点,要害重点分析,讲清思路,注意解题规范,并以此为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导学案在实践中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导学案后,产生了以下几点困惑和思考:
1.编写内容的习题化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大量的例题、习题来巩固和练习,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内容,往往倾向于习题化,除了含有定义类的内容外,整张导学案看上去像是习题卷,这无疑与导学案编写的实质相悖。
2.导学案的“喧宾夺主”
导学案应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引导学生自学的媒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导学案往往喧宾夺主,学生只关注如何完成导学案,而忽略了对教学课本内容的学习,渐而摒弃了教材。
3.交流小组的形式化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小组的概念,培养交流的氛围,在座位的安排上,大胆打破了传统面向黑板的形式,采用6-7人一组圈圈坐的形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交流彼此的意见,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氛围。
4.学生的适应及内化
长期以来,学生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习惯了接受式学习,现在,要让他们自己学,还要自己说。不但要自己弄懂,还要系统有条理地说给其他同学听,而且要让其他同学听懂听明白,特别是数学教学,经常出现自己是会做的,但是不会说的问题,这无疑是一大难题。这需要给学生不断地训练,不断地适应。
以上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数学导学案的一些认识,及导学案的使用过程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反思。但,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间交流合作的精神,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最终提高了课堂的效益。且几乎每个学生都非常喜爱这种模式,这也是课堂转型的魅力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波.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赵勇.《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J].教学月刊,2012
[3]罗布次仁.中学教学管理方式转变浅谈[J],教学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