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张成
[导读] 为了能够促使初中生学好物理学这一门课,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有效策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了解物理实验知识。
        张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广东省广州市,511410
        摘要:为了能够促使初中生学好物理学这一门课,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有效策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了解物理实验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依次为据,对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展开了探究,皆为更好的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前言:
        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物理也应该格外重视物理教学与生活场景的联系,割裂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要以生活处处有物理、处处用物理的眼光和思维来学习物理,从而推进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现展开以下论述。
一、实现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的积极能动性
        物理教师在给初中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把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展示给学生,或者把生活化的因素引进到物理实验的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亲切感,又摆脱了复杂冗长的物理概念或繁多的物理实验步骤带来的恐惧感。物理实验的实践往往都能在生活中得到证实,而且又能应用在生活中。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与学生日常的实践生活相融合,相比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初中学生会更容易对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使初中学生牢牢打下物理实验知识的根基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完一遍物理知识之后,就马上开始了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对其之前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日益消减。所以要想长久的记忆物理实验的知识,就需要不断的去记、去巩固,最好的办法是去实践,把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这样学生每次在生活场景中复习物理实验的旧知识的时候,都会对原来学的物理知识产生新的见解,曾经自己在物理实验时产生的疑问,也可能会在生活化的同时豁然开朗突然。养成用物理实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周边生活的时候,他们就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物理实验知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学习会越来越轻松、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实验联系到生活,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在给初中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生活场景为引线抛砖引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物理或者物理实验的变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做例,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更真实和全面的思考物理实验。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物理实验的时候,都习惯了物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被动接受了物理实验的结论、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等一些枯燥的文字内容。在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中,大多数初中学生忽视了让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物理实验的学习离不开想象和思考,学生们应该清晰的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过程,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物理实验或者物理实验的结论。教师结合生活把物理实验生活化,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学习物理课本上声音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换一种方式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最初可以给学生先提一些小问题,例如,让学生们思考“下课的时候学生在嘻嘻哈哈的聊天,那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然后可以温馨提示一下让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把手放到声带上,注意感受说话发出声音的时候和不发出声音的时候声带有什么区别。带着好奇心的学生会马上兴致勃勃的去摸声带感受,最终,学生都会得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结论。把实验带入到生活中,使物理实验生活化的教学,会使孩子们寓学于乐,更深刻、更轻松地学习物理实验。把实验带入到生活场景中去验证,去寻找结果,这样以来,既培养了初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物理实验课里上学习鸡蛋在不同密度水中的沉浮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实验,首先找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里面放入清水,另一杯子里面放蜂蜜水,然后把一个鸡蛋先放在装有清水的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捞出来之后擦拭干净,然后再放入蜂蜜水的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学生自己亲自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对实验步骤、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印象都会更加地深刻,也会产生满满的参与感和自豪感。
(二)设计更加生活化的实验场景,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讲解的时候,首先可以设立一个日常化、生活化的小场景,然后慢慢地把学生们带入特殊的物理实验的情境之中去。这种方式下,学生们更容易设身处地的理解物理实验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物体密度这一节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设立起这样的一个场景:假如让你搬运一件木制家具和一件同样体积的塑料制品,你会选择哪件物品呢?经过学生们一番场景化的思索或者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以后,教师讲解与“密度”问题向关联的物理实验,学生就会加深对物体密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这些生活现象:白天能看清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看到水中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灯下看书,是因为纸能反射灯光;又例如,鱼儿在清澈的水里面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着你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却叉不到,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而若使用激光枪射鱼,要瞄准所看到的像,因为光线在水中也会发生折射。从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因为光线在水中也会发生折射。对于中学生来说,单纯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义,会让大家一头雾水,可是把这些物理实验生活话的时候,学生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马上就会豁然开朗。
总结:
        物理这门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难学习,只有把物理实验生活化才能使学生们轻松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很容易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实验内容。同时,实践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进行练习,然后用所学物理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淑萍.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4):33.
[2]马玉刚.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20,(13):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