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中的小老师——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提问力"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王文龙
[导读] 在新形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从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王文龙
        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小学部  海南省东方市   572600

        摘要:在新形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从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我们教师要将“提问”权交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提问力”,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优化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些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力;问题意识;实践

        前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数学老师都会借助“学生提问”来协助教学,起到了引起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专注度的目的,但是“学生主动提问”这个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并未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还需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育学生提问主动性,力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营造“提问”氛围,鼓励学生发问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提问,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意愿。通过鼓励的方式,消除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尽量避免学生将问题压在心里的情况。要营造一种积极学习、老师支持提问、学生敢于提问和乐于提问的学习氛围,尽量消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质量。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同时老师要做好答疑解惑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为了营造班级大胆提问的氛围和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水平,老师也要对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疑的行为作出支持和鼓励,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提问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态,逐渐培养起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受“分数论”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在像之前一样,只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新鲜事物还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死板。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灌输式的教学变为引导式的教学,也就是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循序渐进引导的作用。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解答;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在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后自行找出答案,促进学生努力思考,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百分数?生活中都在哪见过百分数呢?学生可以先带着问题预习下百分数的基础知识,再想象生活中的百分数: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一般都会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百分比;白酒或者啤酒的度数也是百分数;衣服标签中布料的百分比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问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提出问题,通过课堂学习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课后习题的布置来充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比如: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里先预习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找出不懂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再设计出两个问题。课堂上先小组内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问题,由组内其他同学来解答,组内解答不了的问题作为小组的问题提出,老师引导其他组的学生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解。

例如:问题1: 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问题2: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两个问题提的比较好,学生解答不出来,就由老师来讲解。老师通过讲解问题来讲授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善于提问,设计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又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普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强行忘记下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和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首先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唱“主角戏”。
总结:数学来源于生活,用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来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也是数学课堂的魅力,教师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并积极对数学讨论,才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数学的计算和概念并不陌生,不会对数学学习有畏难心理,且能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三、把握课堂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
无论任何课程,每一堂课都会有重点内容,所谓重点内容就是这堂课程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时候,老师就需要提前针对这些关键点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比如:在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前,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 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 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我根据这些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1: 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是什么 ?
        问题2: 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
        问题3: 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法则是什么?
        老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现场学习成果,针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部分,还能提升学生的听课专注度,这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课堂内容的关键。

提高学生提问力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重点突出且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例如在教学369÷3时,第一步要用几去除以3?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第二步要用几除以3?第三步呢?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使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邀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作出这几道题。通过这样的概念加演算的提问方式,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纳程度来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孩子们成为“小小主人翁”。
总之,对学生的培养绝不仅仅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是代替学生进行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公。

        参考文献
[1]朱彩珍.基于情境设置的小学数学提问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100-102.
[2]舒小芳.问题导入,深化理解——论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数码设计,2017,6(11):243.
[3]王懿.基于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以“9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115-116.
[4]林锦霞,黄建伟.面向学生发问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5-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