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考改卷探讨历史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李胜君
[导读]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李胜君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312030
          
        摘要: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用四个“最”字来形容改革力度:“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 改革后高中各科教学都面临着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高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以参与2016年4月参与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评卷的经历,探索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考改卷;教学方法
        一、新学考难度有所提升
        从本次学考卷设置来看,只用选考的30分作为高校招生的标准非常困难,所以学考卷的难度教会考卷比有一定的提升。
        学考材料题的平均分并不比选考材料题平均分高。因为题目难度对学考生来说非常困难,无法拉高前两题的平均分,甚至拉低了平均分。
        从考试说明来看,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新学考)比《2015年(1月、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历史)》(以下简称旧学考)中的学考要求难度大大提高。笔者统计了新旧学考a识记、b理解、c分析、d综合四类要求的数量。

        从统计数据明显看到新学考的要求比旧学考中的优秀要求还要更高,a识记要求减少,b理解、c分析、d综合要求都有所增加,知识条目数量增加5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学考的难度大大提高了。
        二、难度提升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提高了难度后的新学考,我们可以从教学上做哪些尝试呢?
        (一)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考中a识记具体要求是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片等历史基础知识。而b理解的具体要求是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新学考a识记要求大大减少,b理解要求大大上升。这就不仅仅追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背诵,更要在学考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理解。
例如2016年4月学考卷中的26(2)。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答案: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
        学生对制度、体制、所有制三个概念模糊不清,在答题中出现了答题混乱,特别是三个小问答案顺序颠倒成为常见现象。
(二)教学方法在重视基础上适当创新。
    学考的要求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始终没有超出《浙江省历史学科指导意见2014版》中基本要求的范围。因此,重视基础十分重要。
        例如:2016年4月学考卷。
4.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学生认为这个选择题难度很大。但其实并没有超出学科指导意见中基本要求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要能够严格按照学科指导意见范围进行教学和复习,就能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抓历史核心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首先,近年来社会上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利用都在不断提升,并且逐渐走向科学与成熟。思维导图利用直观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发射思维,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对中心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学习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学习者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从思维导图这一特点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它,既可以减轻学生在复习中的负担,也符合新课改强调过程的理念。其次,既为“专题史”,每个专题必然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也必然存在一个核心概念,每一课每一目的安排均围绕之。核心概念像磁铁一样把细细碎碎的知识点聚拢在自己周围,并按照内在逻辑规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也有同仁把“核心概念”称为“聚合概念”。
        另外,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史料提高学习历史的趣味。
        例如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引入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让学生更直观的去理解经济危机。
(三)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得分
        1.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即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即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同时,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2.关于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①通读材料、明确主题   
    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   
    ②分析问题、细读材料
        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回答什么。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③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3.历史非选择题常见答题失误及对策
①审题不严密,答非所问。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紧扣题目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    
②阅读材料不仔细,遗漏有效信息。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文探究题,材料信息量大,经常出现这样的失误,造成严重丢分。
③答案不全面,遗漏得分点。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教材所学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回答问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④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新学考之新给我们的学考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迎迎.心灵的对话,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J].文教资料,22013(19).
[2]耿夫相.思维导图:课堂笔记中的巧应用[J].地理教育,2009(5).
[3]马宁.基于核心概念为主题的历史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2).
[4]钱洪潮.高中历史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