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716000
摘要: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更加建立健全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通过更多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是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形成的专业思维。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地理知识,为以后长远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应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树立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实践方式、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的是,地理这门学课学的是什么?学生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在初中阶段,地理的学习内容是比较偏常识性的,大部分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主要就是了解地球的构造、了解地球上的国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内容。学习《地球与地图》的时候,学生会看到很多的图片和图形。许多国家地图的形状更像是某种物品。比如,中国的地图就像一只大公鸡、美国的地图像一只鲨鱼、巴西的地图像一只兔子……通过这样的联想,有利于学生对各个国家的地图进行记忆。教师单拿出一幅地图,学生就可以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地图,这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一个过程。在地理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要具备看图和解图的能力。看到了地图或者是图片,学生就可以判断其所描绘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处于七大洲、四大洋的哪个位置……学生自己用联想的方式去加强记忆,有利于地理基础知识的夯实。
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课的时候,有很多平面图、立体图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比如,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学生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和各个符号的意义,明白地图给出的信息,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地势起伏,可以得出我国地势是分三级阶梯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为什么说南方的经济发展的更好,因为南方有很多城市是靠海的,进出口贸易比较繁荣,商品的流通速度比较快,所以南方的经济就发展的比较好。中国幅员辽阔,在冬季,东北地区已经大雪纷飞,而海南却还是温暖如春。这是由于两地的纬度是不同的,东北地区的纬度更高,所以更加地寒冷。很多地域间的问题,都可以从地图上找到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能力,是学科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重视学生地理思维和基本观念的树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树立基本的人地观念。首先,学生在学习地理这一学科的时候,要树立人地观念。观念包括了学生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而人地观念在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理解人与地的关系,即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差异就可以看出来。不同的地形地势,地理环境也让人有着不一样的生存方式。教师注重对学生人地观念的树立,就是让学生看到地对人的影响,分析并解决人与地之间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一种正确的人地观念。有了观念上的支持,教师就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地理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学生要真正明白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基础。其次,学生要经常调用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教师可以在课后留一些思考的作业,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学生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多问为什么。无论学生解答的是对是错,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思维培养的过程。慢慢的当正确调用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学生知识的内化就越正确越牢靠。同时,学生也可以调用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南极会有企鹅?为什么北极会有北极熊?为什么海里会有鱼?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包括海啸是如何形成的?台风是如何形成的……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再通过地理思维去思考,去得到答案,是非常有利于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在实践中。学习地理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东南西北,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式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学生了解到中国疆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一场以“中国行”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教师进行指导,每位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旅游目的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例如,冬天可以安排一下东北的旅游路线,去吉林长白山,看看吉林的雾凇,坐着雪国列车体验异国风情,去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教师要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明确旅行主题。可以有人文色彩的旅行,也可以有注重自然风光的路线,还可以是注重娱乐玩耍的游玩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旅游主题,旅游路线,也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出去旅游,多多进行户外运动,了解自然环境,看看大山大河。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的素质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看图解图的能力,也要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最后还要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两者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主要探讨的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如何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地理所要探讨的课题。作为初中的地理教师,要带领学生探讨地理问题,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为学生长久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地喜欢地理,喜欢学习。
参考文献:
[1]谢爱萍.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7):147-148.
[2]赵立.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39+41.
[3]张明.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巴西”一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7):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