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9期   作者:黄慧娟
[导读] 家国情怀教育重点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加深对家庭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性的深度理解,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之情。
        黄慧娟
        包头市第四中学,内蒙古包头市,014030
        摘要:家国情怀教育重点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加深对家庭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性的深度理解,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之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将高中的历史教学知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熏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想信念,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不断提升自身对国家、对家庭的高度认同感与自豪感。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研究
前言: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能够为学生深入研究历史学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史学科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世界历史的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社会人类历史文明的存在以及兴败衰亡历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对历史文明以及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而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深藏着伟大的情怀主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家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荣辱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下面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意义展开论述。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统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体出发开展教育,而家国情怀教育则是从家的角度出发,进行人本理念的阐述,这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理念是相辅相成的,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与三观,重点体现出了家国情怀教育在基本理念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性;另外,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家国情怀教育则是重点讲述了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调动了学生对家园与国家的责任感与认同感,因此实现了德育方面的统一性。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综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德育教育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还是社会中,因此,历史教育的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教育与引导,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从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上来讲,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深度了解与理解,增强学生对国与家的社会责任感与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更要注重对学生家庭道德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家庭忠孝文化涵养。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点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强化家国情怀的教育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的将学生拉近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进入角色。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实施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完成本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系列的与鸦片战争以及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相关的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大致的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爆发背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依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进行教学问题的设定,如“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交流,让学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紧接着,教师针对学生们的想法与见解进行概括与总结:“正是由于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太过薄弱,故而一些思想先进、有勇有谋的年青一代想要逃脱清朝政府的统治集团,这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性运动,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洋务运动”引出正题。通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为学生设定引出式问题探究,如同还原了历史一般,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压力下,清朝政府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追求民族自强爱国主义情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实现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
(二)充分挖掘历史教学素材,拓展家国情怀教育意义
        高中历史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与教育者,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健康成长等一系列责任[2]。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家国情怀有效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相对于其他的学科,高中历史学科具有更加客观与合理的知识系统与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前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教材中的伟人事迹与事件讲解给学生听,依据史实内容提炼出更多有利于表达与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
        比如,宋朝的岳飞、抗日战争英雄张自忠、中日甲午战等等。利用这些教材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精神与情怀,有效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激发学生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实际的战争片段,有效促进课堂中对家国情怀的教育理念的传递,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进而达到增强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明确,并利用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冬玲.如何运用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74-76.
[2]段起绚.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J].写真地理,2020,(3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