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365100
摘要:高一学生刚刚打开新阶段发展的大门,所以他们接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相较于以往来讲,也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和调整,在这一时期,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良性过渡,就成为教师应当思考的重点问题。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一的历史课程设计为出发点,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差异,并列举出新旧知识衔接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一学生;知识衔接;方法分析
引言:
历史不仅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并且也展示出了数代仁人志士开拓进取的壮阔画卷,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爱国精神,提高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不同的理念,推动学生完成新阶段的过渡。
一、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同
首先,高中历史在文字的表达上要更加简练,但却传递了更深的意思,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明显的阻碍,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的消化进度也会变慢,反而会引起反效果。对此,教师应当把握好历史的内涵和外延,要整合知识点的层次和难度。而初中的历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去落实相应的任务。
其次,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往往强调的是学生的背诵和识记,要求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理念和概念,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但高中的历史教学更加要求学生理解能力和发展,要求学生能够把基本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
最后,从编写的结构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强调发展的脉络,并且持续性也很明显,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基本事实,能够说出历史的来龙去脉。而高中是以初中的脉络为基础,对具体发生的事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而且还坚持了中外关联的原则,把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分成了不同的模块和专题。所以每一个单元都有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也会围绕一定的古今中外顺序来展开。
二、分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整合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内容,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保留。从新课改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这样才不应当再成为历史教学的唯一宗旨,而应当成为课堂的一种辅助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能够借鉴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也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参照初中教材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与英国代议制确立有关内容的时候,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而且包含了许多政治学和理论学的概念,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并且知识也较为抽象枯燥。
对此,教师就可以先把光荣革命作为初中和高中教学的共通点,由于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了解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可以把这一概念较快带过。而在讲解到小密室的演变时,由于涉及到很多政治的专业术语,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绘制出英国政府的结构图,结构图应当反映出英国政府发展的不同时期,然后让学生主动填写结构图上的空白,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英国两个政治惯例形成的过程。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1]。
其次,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和识别的方法,去分析历史地图或者是历史图表,而且也可以探究历史发生的前因后果,但这些能力都与高中时期的课堂有很大的差距。在高中新课改的引导下,历史课堂的设计要求学生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基本的理论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对此,教师就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在学习与罗马人的法律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米卢家族的相关故事,首先为学生介绍先祖的官司,这主要讲的是米卢的祖先马尔蒂尼上诉失败的故事,然后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马尔蒂尼之所以败诉,原因何在[2]。这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习惯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习惯法的特点,以及习惯法在适用中的局限性。接着,教师就需要为学生介绍十二铜表法,先让学生了解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然后再提出问题,如果马尔蒂尼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再次提起诉讼,那么诉讼的结果又当如何?原因何在?而学生就可以用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案件的结果,在无形中也就掌握了相关的重点。其次,要为学生介绍情迷开罗,让学生了解米卢的基本遭遇,分析公民法的局限性,思考万民法出现和运用的必然性,在比较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最后,为学生介绍意大利人的骄傲,也就是让学生了解麋鹿后人所搜集的材料,分析罗马法的特点和特征。而且要让学生在分析以后,总结出罗马法律发展的基本脉络。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都没有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脱离出来,他们认为机械的记忆和背诵是取得高成绩的制胜法宝,只要背诵老师在课上画出的重点,并在考前强化一下记忆就可以了,这就使得他们在考试时只顾生搬硬套,完全没有分析出题人的意图和目标,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而学生在这种成绩的打击下,也会丧失学习历史的信心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必须要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实,确保概念的活学活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发展实践,把握好整体与部分,全面和局部的关系,用辩证的思维和态度去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三、结束语
以上,当下高一学生仍旧存在理念落后,方法落后的问题,这些都是阻碍他们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才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本文通过教材内容的整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蜕变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历史课堂教学优化的途径,充分尊重了高一学生发展的局限性,并且也结合了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帮助教师构建多元化课堂。
参考文献:
[1]熊先起. 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策略[J]. 休闲, 2019, 000(007):P.243-243.
[2]程耀斌.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