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 021400
【摘要】 随着近年来高中历史课堂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致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并不理想,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使用问题。
【关键词】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基本能力、核心素养、历史价值观、教学设计
近年来高中历史课堂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常规课堂,还是公开课做课,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大行其道,然而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类的公开课做课展示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PPT幻灯片的过度使用,造成课堂目标无法完成;历史素材的相关视频选择所带来的娱乐性在课堂上被突出出来,成为课堂热点;黑板上板书越来越少,体系没了,随意性多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使用问题。
就PPT幻灯片的数量问题,从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角度去考量,应该立足精简,之所以如此考量,一方面是考虑目前高中历史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设定,PPT幻灯片数量过多,完不成课堂任务将是常态;另一方面,幻灯片过多,即使完成课堂任务,也容易造成走马观花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课堂目标的达成。所以高中历史课堂在PPT幻灯片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精简,而精简的依据,从高中历史课堂的角度,则需要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明确的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高考考试大纲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和方向进行幻灯片的选择,尤其是高考考试大纲基本能力的培养。“变”固然值得高度关注,对于“不变”信息的态度与方法,才是教师应该深切思考探究的问题,况且“不变”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幻灯片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的选择始终要以是不是核心知识点,是不是有助于考纲中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为第一要义,其他的能砍掉则砍掉。
历史素材的相关视频选择所带来的很严肃的历史问题,娱乐性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被突出出来,成为课堂热点的问题,严重背离了历史学科的价值取向-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从其内涵分解有三层含义:一是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判断。二是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三是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①。
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娱乐性被突出,主要还是教师在视频的选择上不够谨慎,很多都来自于电影和电视剧的片段截取,教师的这种选择,一方面忽略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浓厚的主观性和演绎色彩,它是不符合历史学科的价值取向的;另一方面,教师也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这种选择在课堂上很容易造成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演员本人身上,忽略所选视频给我们呈现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征,本末倒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很难了。
所以历史素材相关视频的选择,首先要做到以历史价值观为基本原则进行选择,围绕课标和考纲进行取舍,选择那些尽可能客观、真实、严肃的素材,像一些权威电视台和媒体所播出的纪录片、历史事件经历者的回忆录等等相对客观、真实、严肃的素材。尤其是历史纪录片,“作为历史文化的有机载体,其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历史文化为视频制作导向,通过融入相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来强化视频内容的表达性。对于现代文明社会而言,历史题材纪录片有着更为明显的社会现实意义。”②
黑板上板书越来越少了,体系没了,随意性多了……这可以说是捆绑性的问题,教学设计中教材、板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平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在三者中板书设计是核心和灵魂。
从问题本身的角度去讲,是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PPT幻灯片的大量运用,冲击了板书,致使板书的意义和作用被严重忽略,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错把教学手段和工具当成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来处理了。客观来讲,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用口头语言和幻灯片走马观花式的播放提供听觉视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这些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视觉信号叫做板书。“一则优秀的板书,高度浓缩了教学内容,可使学生见微知著,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尤其是这个知识结构体系,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每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杂乱无章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体系,用语言表达不容易全面把握。而一则好的板书则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形成结构,使学生一国了然。”③而这个作用不是一张一张割裂式的幻灯片所能体现的,而且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行其道,大有冲击乃至于颠覆传统教学的趋势,在这股趋势中,我们需要重新理性的审视黑板、粉笔所呈现给学生的板书和文字意义和作用,重新确立起板书地位的时候,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回归它的本源-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不能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地位明确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所带来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所以教学设计和板书结构也成为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取舍的一个重要依据。能呈现在板书上的,就尽量不要呈现在多媒体上。
现代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依然是教师,所以作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需要秉承以高中历史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符合历史学科的价值取向为宗旨,以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为基础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取舍。
[1]《历史教育:问题与启示》尤学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J].赵鑫,陈旗.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04
[3]《多媒体时代还要不要板书?》李晓华 朱希祥;文汇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