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明
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中心小学 405404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班级管理也需要应对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使小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实施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所有小学班主任当下的主要教学工作。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角度出发,对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有效创新策略,皆为与广大小学班主任一起探讨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前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班主任一直担任管理或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一方面需要掌握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建设班级班风,开展各项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想要创新和实现高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对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突显班主任角色作用。
一、小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作用与现状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效性和创新性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们的关注。但是传统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在主观上意识到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改革发展受到阻碍。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小学生还处于学习启蒙时期,对学习方法和技巧还没有养成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与班主任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因此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和班主任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但从目前来看,仍有一些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对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不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和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转变。班主任在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比较简单,采用相对简单的管理方式就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一部分自我思想意识,若还用低年级的管理方式就容易出现师生矛盾,导致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出现阻碍。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的有效措施
(一)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培训
由于现代网络信息化的飞快发展,小学生所面临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已经与之前的学生存在明显改变。这导致学生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观念,为班主任管理学生增加难度。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小学班级的管理模式需要应对时代做出改变。所以学校需要通过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培养,为班级管理模式提供创新帮助。同时班主任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工作思想,以此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能力。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和学会尊重学生个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畏惧心理,让学生逐渐信任班主任,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以此使学生可以与班主任说出心声,让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和学生遇到的一些生活问题,从而采取合理方案施以援手。
(三)发挥班干部管理能力
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比较微妙,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多隔阂。因为学生也是班级的一员,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减轻班主任管理工作压力,实现学生之间进行管理和督促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的潜在价值,建立主人翁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合理组建班干部队伍,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又一重大举措。在选举班级干部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公平选举的方式,让学生选出自己认可的班级干部。其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其中起监督作用,防止作弊现象发生,并制定班级干部与普通学员相互监督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对被选出的学生实行轮岗制,让每位班级干部尝试不同的岗位职责,使学生感受到管理的辛苦,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进行锻炼。
(四)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模仿他人,所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十分重要。在许多学生的心中,班主任的形象无比高大,认为是自己知识上的引路人,甚至有的学生比尊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班主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通过不断优化的自身修养来影响学生。例如,班主任如果上课总迟到,那么要求学生不迟到就会很困难。相反如果班主任上课时,不仅不迟到,还早到班级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学生才能信服。又如,教师平时常言欢笑,见到其他教师和学生都打招呼,学生看到后也会模仿这一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错误的模仿丢失良好的品格。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前者,班主任要做好严格地把控,通过分组管理、表彰活动来带动班级的学习风气。与此同时,要利用模范作用,适当评选进步大的学生,以带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而关于生活习惯的培养,则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去影响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要强化提高学生的约束力,因为约束力是一切管理规范、进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六)将与学生交流视为常态化
班主任在保证完成自身工作内容的同时,要保证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常态化。众所周知,与学生进行谈话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逐渐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成为朋友,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主动地向班主任倾诉,以寻求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发现问题影响学生学习与生活。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将工作细化,对于每一名同学的谈话都要做好记录,形成心理调查档案,可以分类总结,时刻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这样学生在出现学习或生活问题时,教师才能快速察觉,并通过以往谈话记录分析实情,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深度教育工作。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复杂多样,涉及很多方面无法一一阐述。但想要优化和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性格和思想变化,明确管理中常见问题,并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发挥班干部作用、树立良好榜样等实现高效管理,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
参考文献:
[1]陆花魁.小学班主任高效管理教学实践[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1017-1018.
[2]王佳珂.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创新思考[J].神州,2020,(2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