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转花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 511447
摘要: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多元化社会早已来临。如今高中学生阅读各种信息的机会慢慢增多,眼界也有了较大的拓展,社会上诸多的负面信息甚至是积极信息正在对他们的三观和心灵产生冲击。所以,学校就需要对高中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转换以往的教育思想,确保德育教育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与新颖性。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就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如今,在对高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本身的教育理念都并没有进行更新,对于德育教育也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某部分老师也并没有寻找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一直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并没有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给予高度注重,而是对他们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久而久之,他们的个性就开始变得越加扭曲,缺少了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遇见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也缺少了充足的动力与积极性,更是在社会上无法立足,这就需要老师真正重视起此种情况,并借助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一、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因为受到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影响,高中老师依旧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禁锢,再加上大部分高中学生由于受到学习能力、家庭条件以及社会诸多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就极易无视对他们的心理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这就致使其通常会做出一些尤为偏激的行为,像是校园暴力、聚众斗殴等等。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多元文化也开始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负面的信息确实可以对人们的三观和道德修养造成不良影响。像是如今众所周知的王者荣耀游戏,其彻底转换了古代人物兰陵王、白起、曹操、刘禅、孙尚香、嬴政等等统治者、文人墨客以及著名美女的形象,让他们充斥着暴力和战斗的力量,这部分人物本身的形象确实对人们的三观产生了影响。对于沉浸在网络游戏当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升级,耗费诸多的金钱去购买皮肤,只要无法满足其原本的游戏欲望,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此时,老师就应该开展德育教育,让其知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真正对自己的人生乃至于学习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进而能够自发地去探究各种各样知识。
二、高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课堂上的德育教育
高中老师在逐渐引导学生对各种德育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应用某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对其作出指导。首先,就需要达成授课内容的创新,能够借助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或者是教育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探索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利用德育教育来完成描述。比如,四大名著“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的事例,这一故事主要叙述了其始终如一的保护师傅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情节,大多数内容都体现出了孙悟空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其次,就要将学校内的各种资源都整合起来,以此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然后就需要切实调动学校内外的诸多资源完成互动,如此就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其余农场或者是社区来真正深入到本地的生活中,进而可以切切实实的尊重整个社会上的所有工作人员。
最后,就需要将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当做前提,并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则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课程,将年级层次当做主要依据,对诸多德育课程做好详细的划分,在达成创新的同时逐渐产生显著的特色。
(二)重视高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学生优质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应该从刚入学校的那刻起就进行培养,老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其作出指导与引导。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早已发展成熟,但对于社会上的复杂事物却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他们十分冲动、容易出现暴躁的情绪,热爱游戏和打架,想要借此来展示自己。此时,老师就应该从小处开始着手,对他们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事实上,德育教育工作不只是能够在课堂上开展,还可以借助平时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来达成逐渐的渗透,那么学生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或者是在待人接物的环节中就能够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一定要掌握好时机,把德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其中,让高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最终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理念。老师需要让他们在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用更加真挚的情感来体现自己的谢意,借助此种方式来让其了解到礼仪的真实含义,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一颗强烈的感恩心。高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在老师的逐渐影响下,必定会让道德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萌发出芽,最终成长为一株高壮的树木。
(三)举办相关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除了需要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以外,德育活动的举办也是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很多和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但却并未产生任何感悟,和真正意义上的亲身实践进行对比来说,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需要举办某些和德育教育有关的丰富活动,支持学生积极地加入进来,让他们在切身感受中明确道德品行有着怎样的关键性,进而获得一定的升华。例如,在清明节的时候,老师就能够借此时机来组织学生们去往当地的烈士陵园,让他们怀揣着感恩的心去进行扫墓。在扫墓的环节中,学生们借助对革命先辈各种英勇事迹的了解就能够体会到烈士们的高大伟岸之处,进而让其心灵受到有效的洗涤。此种方式的应用,确实把日常生活中的爱国教育彻底落实下来,还可以对爱国这两个字眼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还增强了他们自身的道德品行。而在劳动节的时候,老师还能够让学生们对校园进行打扫,不仅可以在打扫的环节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成就感,还能够增强其保护环境的相关意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若是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和道德修养,老师就一定要在平时的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或者是在各种节日假期举办多姿多彩的活动,真正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亮.浅析高中德育工作的低效现状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7.
[2]周忠波.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9.
[3]朱财.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