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滕立
[导读] 现阶段,患者对医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
        滕立
        新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30000
        摘要:现阶段,患者对医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医疗环境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尤为重要,这也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服务质量;

        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医疗建筑设计对其建设、经营与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医疗建筑功能空间具备组织交通、导医和辅医的功能,可调整患者的心理情绪,体现人文性。可以说,人性化设计也促进了医院服务的完善。
1人性化设计概述
        人性化设计理念主要指在设计工作中基于以人为本原则,设计满足人类个性化需求且便捷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现代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中,应立足患者、护士、后勤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就诊和日常工作营造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环境,完善现代医院服务,使患者、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人性化设计的作用。
2现代医疗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医疗建筑空间为医院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服务,是人们休息、放松的空间,能连接多个不同的诊疗室,更加全面地展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建筑空间设计可以充分展现医疗环境人性化特征,公共空间以光影、色彩、造景的全面组合,展现空间艺术氛围,有利于患者康复。
        在设计中使用阳光、鲜花、种植等自然元素时,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采取相对便捷的流线设计,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采取人性化设计,建立健全的标识导向系统,合理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引入医院街和医疗港等概念,也使患者感觉到人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此时,医疗功能的康复价值更为显著,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亲近大自然,唤起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
3医疗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分析
3.1简洁的流线设计
        医疗建筑主要位于繁华的闹市区,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易于产生拥堵问题,会影响病患的就医体验。所以医疗建筑中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建筑越发集中,地下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减少了停车和设备用房所占用的地面空间,这一方面降低了建筑的密度,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空间。郊区医疗建筑的用地相对充足,环境优势更为明显,设计者要采取分散式布局设计,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密切其与城市道路交通间的联系。
        总平面设计中,简洁的流线规划要满足若干条件。首先,高度落实门诊和急诊分流,急诊需为救护车提供便利条件,如有条件,也可设置救护车专用绿色通道。其次,落实儿童和成人分流,儿童免疫力较差,容易发生病菌和病毒感染,所以要独立设置儿科门诊。同时为减轻儿童对就医的恐惧心理,可在候诊室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等处绘制卡通图案。再次,采取人车分流措施,医疗建筑入口位置的人流量较大,人行道和车行道占比需保持在1:3,合理利用道路的高差,实现平面或立体分流,保障医院就医安全性。另外,落实医患分流措施,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最后,采用洁污分流管道,防止交叉污染,为医务人员单独设置出入口,并设置医疗垃圾专用的地下储存点。
3.2亲切、舒适的空间尺度
        传统医疗建筑主要以紧张、肃静为特征,而在医疗建筑外部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中则可以改变这一现象。立足医院与城市、医疗建筑内不同建筑的关系,应以城市空间和内院空间尺寸两个要素组织设计工作。
        现代医疗建筑尤其关注与城市间的关系。

从物质角度来看,医疗建筑改变了封闭式的建筑形式,广场和公园等不同形式的出现,这使得医疗建筑与城市的界限不再清晰。在景观布置的过程中,划分了公共、半公共、半私密和私密等不同的空间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可规划休闲娱乐场所和简单的商业场所,使在患者住院期间依然能够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内院空间尺寸把控中,要与建筑物展开围合,从而形成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空间。不同空间形式给人不同的体验,亲切怡人的空间尺寸可放松患者的身心,而在庭院绿化和景观布置中,则需充分考虑人的听觉、视觉、嗅觉需求。
3.3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观点与我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共同之处,医疗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性也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情况。为打造良好的室外环境,使其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隔绝不利于医疗建筑环境建设的城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也会出现较大的噪音,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此,需合理利用高层建筑,发挥其遮挡作用,也可在医疗建筑外部界面设置防护林等缓冲区域。同时合理利用对医疗建筑有利的外部环境,打造更加怡人的医院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可选择引入自然环境或借景方式,与周围社区共建方式和与城市环境共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适用范围和特点有所不同,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来科学选择设计方法。
4医疗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设计
4.1通风与采光设计
        门诊、急诊和病房等空间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该设计与其他公共建筑存在明显的差异。医疗建筑内部环境中的致病菌较多,种类具有多样性。医疗建筑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院内病菌的浓度,也可减少院内感染,在诸多的设计方式中,自然通风是经济性优势最为明显的方式。如门诊大厅等区域设置遮挡物时,则可采用机械通风方式,以保证通风效果。病房的朝向要以南向为首选,此种设置方式可获得更加充足的阳光。适度扩大窗地比在设计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低位大窗的设计方式可使患者观赏到更加丰富的景观,且充足的阳光也可加强杀菌的效果,给人以愉悦的心情,或者也可设置日光石和日光廊等设施,改善医疗建筑的光环境。
4.2声环境设计
        声环境设计主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噪声污染,为患者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效减轻患者的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如应用新型的高科技材料改善隔音效果,采用柔性地面减轻地板噪音,以隔声材料装饰门窗和房间隔墙。与此同时,医疗建筑平面局部设计也对声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设计者可采取动静分区的方式合理区分声环境。
4.3色彩与图像环境设计
        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色彩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在设计的过程中,需使用米黄、浅粉、淡蓝等高明度、低彩度的颜色作为背景,局部可使用高彩度图像,以此吸引人们的视线,突显空间的装饰效果。患者对色彩图像的需求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研究该问题,笔者以患者为例展开简要分析。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身体活动受到限制,无法到室外环境中活动,而且也不能接受视觉刺激较弱的传统病房。为此,可以在走廊或附近的公共空间墙面、顶棚布置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森林和天空等主题壁画,这可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对抗病魔。
5结束语
        在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中,医疗建筑的空间造型要给人以亲切感,不得给人以压迫感,并将环境的舒适性和辅助设施的安全性作为评价建筑人性化的主要参照,做好医疗建筑通风、光以及声环境的设计,以此提高现代医疗建筑空间设计水平,改善医院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邦孝.浅谈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四川建材.2018(02)
[2]张丽.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结构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9(04)
[3]章海荣.医疗建筑的人性化细节设计[J].居舍.2018(04)
[4]陈绍伟.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05)
[5]徐文彬.医疗建筑人性化精细设计研究与应用[J].居舍.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