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杨思也
[导读]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存在着放热的过程,
        杨思也
        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存在着放热的过程,如果不注意控制温度,混凝土将出现开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很好地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标准及有关规定施工规范中,应在基础层、墙体和横梁的相应位置设置临时施工缝,并设置后浇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合理划分等技术措施。本文主要分析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研究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混凝土配合比;区段划分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不断推进中超长构造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了有效保证建筑构造中不会出现裂缝,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然而,还有一些建筑项目工程,在运用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因此,加强对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为了减小因混凝土收缩、环境温度变化、沉降不均匀等因素产生的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板)或墙体等结构中预留一定宽度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混凝土带定义为后浇带。从定义可知,后浇带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沉降不均匀或者温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裂缝,由此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地布置后浇带。对于大面积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整体的浇筑面积过大,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水化热,因此需要设置后浇带,并根据其分布位置将整体结构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进行浇筑;以此减小甚至消除因混凝土开裂或施工引起的结构均匀沉降等施工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2.1有效避免建筑缝隙的出现
        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设计规定和标准开展后浇带的设计工作,结合后浇带工作的特殊性质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建筑物的建设标准,首先需要保证其整体质量符合国家建设的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其具备较好的抗震功能,并且要确保其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开展设计和施工工作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有效避免建筑出现裂缝,针对已经存在的裂缝,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合理使用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加固其结构,防止建筑再次出现裂缝。
2.2有效防止结构形状发生变化
        设计人员在开展相关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效防止超长结构后浇带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还未开展具体的后浇带浇筑工作之前,施工人员不能将建筑施工的模板进行拆卸。为了能够让超长结构后浇带保持一个正常的形状,施工人员应该同时拆卸模板和建筑支架。另外,在拆卸模板和建筑支架以前,务必要保证混凝土的材料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符合相关的建设施工标准和要求。
2.3有效控制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距离
        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严格有效地控制超长结构后浇带之间的距离,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同时也不能太小。在设置超长结构后浇带之前,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对工程进行切实的考察,仔细计算相关的参数,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设置后浇带的位置,防止因为后浇带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超长结构后浇带也不能太宽,其限度大约为800mm。只有严格设置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距离,才能进一步保证只建筑构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技术要点
3.1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后浇带宽度测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全面考虑,才能保证宽度的适中,全面解决好建筑的裂缝、变形等问题。那么,进行宽度计算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后浇带技术留的缝隙能不能破坏整座建筑强度,确保质量与安全。在整体工程设计基础上,要对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前做好后浇带设置,对各部位的位置做好测算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缝隙宽度是800~1200mm。找到主要受力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缝隙进行合理预留,随时留意预留缝隙是否发生变化,避免建筑结构功能破坏,影响建筑整体安全与质量。
3.2注意对后浇带预留位置间距计算
        建筑施工必须要保证各道工序合理科学,才能实现稳定建设,维护建筑质量。建筑施工顺序主要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根据图纸的施工设计进行技术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变更,增加了技术施工难度,原有建筑建设顺序也不能保证。而后浇带设置则无法随意改变,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进行实际施工时就需要保证原来的位置不出现变动,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建设过程中受力不均的问题。后浇带技术设置间距为30~40m,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好后浇带施工技术作用。
3.3浇筑施工
        后浇带浇筑施工严格按照设定好的时间要求开展作业。浇筑施工前,要将后浇带位置及临近周边存在的松散混凝土结构剔除,利用压力冲洗法将存在的残渣清理干净,对含有钢筋的后浇带施工结构,钢筋上的锈迹实行一并剔除,在清理干净后,在钢筋表面涂刷一层10 ̄15mm厚度的水泥砂浆,之后开展后浇带浇筑施工。后浇带施工中的混凝土以预拌混凝土为主,以泵输送方式,将其运送到指定位置。振捣采用分层式,振动器采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动方法为交错式,振实至表面无沉落,表面浮浆呈水平无气泡上冒为止,同时设专人旁站,杜绝过振或漏振。此外,在浇筑施工中,需对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和楼板后浇带施工加以重视。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中,侧模材料要以钢板为主,利用扎丝绑扎在钢筋上,施工中配以短钢筋支挡钢板网提高浇筑质量。设置的支设结构,应严格检查其质量,以免浇筑中出现涨模或流浆问题。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开始施工时,先采用人工剔凿施工缝,利用高压水清理干净后浇带,调整钢筋,之后选取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完成浇筑。具体施工方法与筏板后浇带施工方法相同。在楼板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后浇带和支撑结构需分开设置,浇筑过程中,只需利用钢板网格挡改善浇筑质量,降低双方施工的影响,无需拆除模板。使用的钢板网以梳子状和短木方结构为主。存在的间隙可直接利用海绵条填充,以免产生漏桨,影响外墙整体美观性。在结构施工期间,可用木板覆盖后浇带,防止杂物坠入施工后浇带前,人工剔凿并清理干净后浇带,调整钢筋,随后采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3.4后浇带保护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想使后浇带与建筑主体保持整体契合度,提高其施工进度和质量,就需要做好后浇带保护工作,其一般涉及到混凝土后浇带临时保护技术和墙后浇带保护技术,其中前者主要是对混凝土缝隙的杂物进行清理,保护后浇带空间的整洁度,避免空间杂物影响浇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后者一般是指借助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来提高混凝土后浇带的防水性和质量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超长结构后浇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利用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喻玉芬.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及加强带施工技术对比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13(4):93–95.
[2]周立强,徐佳俊.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7):136,138.
[3]王怀恩,张少柱.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8(14):142-143.
[4]王永冰.初探试论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584.
[5]吴开成,庄一舟,干钢.大跨预应力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及控制研究[J].空间结构,2004,03:55-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