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9期   作者:高慧1 宫飞2
[导读]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关注度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
        高慧1 宫飞2
        1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2 青岛中联建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关注度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当然基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风景园林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绝非仅仅体现美字即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征等进行设计。重点以乡村景观的特点为出发点,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原则及策略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让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得以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融入
        1 引言
        当下园林设计发生很大转变,但改变不代表摒弃,只有继承历史优秀元素,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同时,要学习乡村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和经验,满足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充分展现自身的特色,实现景观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融合各种成功元素,并系统性地分析环境、建筑及人的应用情况,基于设计的立意、布局及细节部分析和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重要性。
        2 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
        2.1 地域性
        我国乡村分布范围较广,在建设上也具有零散性的特点,并且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就是说,乡村景观实质上是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历程的写照和印证,是一定时期乡村文化和自然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设计主体要想充分融入乡村景观的各种元素,也必须实地调查和分析其所处的乡村。并且,由于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点,其自身囊括了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元素,因此也受到了许多乡村政府的保护和管理,这是地域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实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2 实用性
        秋收的农作物、山上的果蔬等诸多元素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风景因素;而在稻田里辛勤耕种的农民、在山上采集果蔬的农民等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人文因素。土地作为大自然馈赠给乡村同胞的重要资本,是支撑农民生产、生活的不可或缺元素,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因而乡村土地就成为了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因为土地是乡村景观人文因素中无可替代的元素,具有生产性。因此,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不同,其不仅拥有审美性,同时还兼具了实用性。
        2.3 生态性
        就我国农村建设状况来看,许多乡村自然环境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都更加优越。并且,由于乡村地区所受到的改造较少,因此其原始的自然地貌被保存得较完整,生态性十分明显。而风景园林设计要想充分融入乡村景观,也必须要尊重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特征,要做到不破坏、不浪费,真正体现乡村景观的原生态特点,使得风景园林的构造更加符合环境的原始面貌,符合人们对乡野田园的心理预期。
        3 阐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意义
        3.1 调整城市布局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历史底蕴浓厚,这就使得人们对城市的建筑特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自身特色,是园林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乡村景观的应用涉及到的因素,不但关系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运行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将乡村景观应用到园林规划中,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能有效调整城市的整体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发挥乡村景观设计在园林规划中的作用。
        3.2 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乡村景观是一定时期自然和历史发展的结合体,因此,乡村景观元素不仅包括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集中体现区域人文环境。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风景园林设计所考虑的仅仅是乡村景观的自然价值,忽略了对其人文和历史的吸收与借鉴,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在新时期,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其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剖析也更加重要。应用乡村景观,不仅可以帮助乡村传播自身的特色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感悟到历史的凝聚与结晶,提高人们的历史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
        4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措施
        4.1 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对城市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强,好的园林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标志,因此想要提升城市的关注度,首要做的就是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要重视对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特点的乡村景观,进而促进乡村景观与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次,在乡村景观建设时,设计人员要合理利用外来文化,从中选取适合当地景观建设的要点部分,并与当地的人文地貌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在保留原有乡村文化景观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外来文化。最后,还要加强对乡村景观的指导工作,也就是综合本土的文化特色,使之呈现在乡村景观中,从而完成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同时也能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乡村景观。由此可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能有效促进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提升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
        4.2 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
        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同样是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策划重点内容。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可以开展趣味性农村生活体验活动,例如果蔬采摘,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让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进行采摘体验。不仅如此,还可以增设加工服务项目,通过帮参观者对摘取的果蔬进行加工,收获相应的服务费,当然农家饭服务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通过以上方法,不仅满足了对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要求,同时还能借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参观者的乡村情怀,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4.3 结合农业元素
        乡村自始至终都是农业生产的聚集地,也是农业劳动的核心载体。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也应重视挖掘农业元素,特别是要提升农业元素的观赏性。设计主体要将农业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不仅要让人们体会到农业生产的美好,也要让人们获得农业生产的体验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设计主体可以在风景园林中开辟相应的农业观光游览区,可以是作物种植、花草养殖、水产垂钓,并且要为人们开放一定的实践名额,让人们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进行体验。这种农业元素的融入,既可以充实群众的观赏活动,也可以保护区域的农业生态,宣传区域的农产品,扩大乡村农业的销售市场,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这种科学融合农业元素的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出乡村景观的艺术性,也可以提高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含有相应的自然属性和人工气息,充分展现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涵盖不同种类的生物及生态环境,乡村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充分展现出乡村景观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因此,要积极加强创新力度,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园林体系。积极发挥乡村园林景观的作用和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发展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齐敦军.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5-16.
        [2] 赵娜.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探析[J].中华建设,2019(11):94-95.
        [3] 殷立平,孟莹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J].门窗,2019(20):148.
        [4] 李天舒.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江西农业,2019(20):59+61.
        [5] 祝自东.浅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