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 157003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以阅读教学为依托,通过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并且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1 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查阅文献资料后得知,多数小学生阅读课外书仅仅是偶然行为,仅少数学生形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并且,多数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玩上,没有为阅读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阅读主要以随机阅读为主;(2)每天阅读时间少于60分钟;(3)根据个人兴趣决定阅读类别。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很难通过阅读积累足够的知识和写作素材,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
1.2 阅读目标笼统,积极性匮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规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查结果也对这一点进行了证实,调查结果表明,老师和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围绕点,学生对教师阅读讲解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自身的阅读积极性却极为匮乏。教师在阅读教学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就如同计算机的录入和输出功能,在这两项功能完成后,就会结束阅读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虑。事实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但在阅读教学中却被作为重难点内容,重复性地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会因为缺少学习目标而浪费大量的阅读时间。长期以往,学生甚至会形成懒惰习惯。
1.3 阅读方法不当
多数小学生在阅读方法的应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虽然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但理解是否完整和准确却有待商榷。如果要求较高,那么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无法达到标准。在遇到不懂的句子和词语时,仅有少数学生会利用字典查找意思,或通过上下文内容进行判断。但更常见的做法却是跳过和毫无根据的猜测,这种阅读方式显然是错误的。另有部分学生虽然阅读十分认真,但没有建立记笔记的阅读习惯。总之,阅读方法与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应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促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2.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远远好于学习,但与其他娱乐方式相比,阅读依然处在末位,想要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强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阶段,挖掘课文中具有情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欣赏和品味。同时改变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方法,立足于文章整体展开分析,禁止将一篇充满故事性的文章,分解为多个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允许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书籍。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主体的积极构建才是知识,脱离了主体的书本知识,只是毫无价值,难以被人所理解的符号。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自由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阅读过程中享受乐趣,并获得成就感。这些乐趣和成就感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态度,也会由漠视变为勇于参与。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日月潭》为例,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到日月潭旅游的经历,如果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教师口述,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感受到日月潭的魅力,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日月潭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来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对日月潭景色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与建构学习理论相符。实践结果表明,在阅读情境构建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均显著提升,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方能在阅读过程中排除干扰,主动和充满兴趣地进行阅读,其阅读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升,从而改善随意阅读、指读、频繁查字典等不良阅读习惯。为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比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掌握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将关键词和关键句作为切入点,对文章思路进行理清,使其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把握;对重点词句进行反复咀嚼和品味,使理解能力增强;通过品读和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促进创造性阅读水平的提升。
2.3 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会“读”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读”,不是浅尝辄止的读,而是饱含情感的读,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要求教师在范读时融入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提升学生的有情朗读能力。描写景色的文章,是培养学生有情朗读能力的重要题材。以《九寨沟》为例,这篇文章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文章,作者笔下的九寨沟,景色十分优美,令人流连忘返,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通过文字,感悟到九寨沟的美,因此,在朗读过程中,很难融入情感。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对九寨沟优美的景色进行展示,让学生融入到阅读情境之中,并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予以强调和落实。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拓展阅读范围等建议,这些措施的落实,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慧,邵长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32-133.
[2]王亮.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34):132-133.